高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代五修雷州府志考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万历《雷州府志》,孔夫子旧书网图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修志体系不断成熟和修志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时期。明政府自上而下十分重视地方志编修,多次颁布修志条例和编修明代一统志。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雷州地区地方志编修也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总体情况是怎样的?有什么特色?它对当代地方志的编修有什么可资借鉴的地方?为了传承雷州文化,促进今后雷州地区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现以明代《雷州府志》的编修为例,对其做全面考识。

一、明代五部《雷州府志》的编修

(一)洪武间《雷州府并属县志》

1、编修概况

明代,《雷州府志》编纂开始于何时?编了多少部?有人说始于正德间,一共组织了三次,编修了三部。如洪泮洙《雷州府志》:“雷郡故有志,创于正德丁丑,其再修者则嘉靖之甲辰、万历之乙卯。”再如陈昌齐《雷州府志序》:“旧志创始于明正徳间,凡三,经续辑皆适。”等等。二志均称创修于明正德间。但笔者近查相关典籍,在明人杨士奇、马愉等于正统六年()编的《文渊阁书目卷二十往字号第一厨书目新志》中发现有新的记载。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大典》等明皇室大量藏书从南京运至北京宫城左顺门北廊,后移藏到文渊阁东阁。这些明皇室大量藏书中,其中就有一册“新志”—《雷州府并属县志》。与此并藏的,还有《廉州府并属县志》、《高州府并属县志》等。

明代杨士奇《文渊阁书目》,清刻本,四希堂图

为什么冠以“新志”呢?因为明人把宋元时期的地方志称为“旧志”,把元以后新修的地方志称为“新志”,《雷州府并属县志》属于新修地方志范畴,故称“新志”。那么,这部“新志”修于何时呢?

据巴兆祥《明代方志纂修述略》称,明代全国各地首修地方志是在洪武(—)至天顺(—)年间。洪武三年,诏令天下编纂地方志书。六年,又令府州“绘上山川险易图”。九年、十一年,又旨令天下郡县纂修图志。十六年,诏天下都司“上卫所城池、地理、山川、关津、亭垠、陆路、水道、仓库。”十七年,编成《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二十四卷,记郡县建置沿革。二十七年,又诏修《寰宇通衡书》,专载全国交通水马释程等等。在这种形势下,雷州府属各县也曾编修图籍。据载,海康知县陈本曾于洪武年三年“创公宇,别井闾,编集版图”,遂溪知县王渊也曾考“订图籍”。(1)以此推断,这部《雷州府并属县志》也应是这一时期(洪武初年)的产物。而海康知县陈本、遂溪知县王渊编修的图籍则是此志的内容之一。至于此志由谁主修,主纂为谁,卷数和册数多少,是否刻刊?未晓。

由于洪武元年()到正德六年()相隔年,似应不只有《雷州府并属县志》编修,可能还有一、二次的编修。由于资料不足,本文暂不做讨论。

《永乐大典》,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2、《永乐大典》的《雷州府志》条文

据著名学者、著名文献学专家栾贵明先生弟子发给我的检索,明代《永乐大典》辑录了南宋《雷州图经》、《雷州旧图经》,元代《雷阳志》(实为宋《雷州图志》、《雷州旧图志》及元《雷州志》)和明代《雷州府志》多条条文。其中明《雷州府志》辑有4条:“元马合谟,字瑞卿…37//12A~;湖光岩,在广东雷州府遂溪县…//6A~;曾留远诗:天风吹转入闽船…□//6B~;凌震诗:万顷琉璃一镜平…□//6B~”。这4条条文,均为永乐以前《雷州府志》里面的条文。笔者认为,他们很有可能来自《雷州府并属县志》(简称《雷州府志》)。

(二)正德六年赵文奎《雷州府志》

1、纂修时间及卷数

嘉靖九年()刻刊的《泉翁大集》和康熙、嘉庆《雷州府志》,均收入湛若水的《雷州府志序》一篇,其中说:“西蜀王君伯存以秩官来守雷州,检《郡志》而叹曰:此前守赵君草创之。”王君伯存,即王秉良,草创即是世创、初创。赵君,即赵文奎。可知王秉良所见的《雷州府志》,为知府赵文奎纂修的。据载,赵文奎于正德四年“以监察御史出守雷州”,“在雷三年”(万历《雷州府志》),正德六年()十月升任为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大理寺署。三年任内(正德四年—正德六年,即—)他纂修《雷州府志》(如下简称赵文奎志)。离开时此志似已完成。故称之为正德六年《雷州府志》不为过。

赵文奎志有多少卷呢?据道光《广东通志》载:“《雷州府初志》,十卷,未详撰人,佚。”由于前人以赵文奎志为初志,可知此志为“十卷”。

清康熙十一年()和嘉庆十六年()的《雷州府志》均收入一篇字的“古叙”(“叙”同“序”),作者及年代不详。但二志均以“古叙”列于湛若水序之前。内有“汇为《雷志》,列为十卷,俾征文献者可考,信焉。”这样一段话。而万历《雷州府志》也有此叙,所不同的是标明“韩上桂叙”。末尾那句话则为“汇为《雷志》,列目二十二,俾征文献者可考,信焉。”其余皆同。

从“列目二十二”看,符合万历志22卷的内容。但是,康熙志何故不署韩上桂作而改为“古叙”,且把“列目二十二”改为“列为十卷”,列于湛若水序之前呢?精通考据学的翰林学者陈昌齐,何故认同不改?笔者猜测,这很可能是两篇不同时期的叙文。“汇为《雷志》,列为十卷。”当为赵文奎志叙。

嘉靖黄佐《广东通志赵文奎》

2、纂修者简介

赵文奎。据《繁昌县志》、《辽东志》、万历《雷州府志》、《云南通志》、《江南通志》、《南昌府志》等载,他字璧仲,湖北江陵人,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二甲进士。弘治间曾知繁昌(《繁昌县志》),正德中以监察御史出守雷州,后“……官至副都御史”等职。其“性端重”,在雷州期间,“始革四役,复为十年一周,民稍苏。”“作兴士类,加恤耆老,剔奸植弱,洗冤泽民,尤不避权贵。时诏采珠,奎以地方连年荒旱,奏寝其事。”又修郡志,功于雷州,“士民颂其德”。

汪泽、杨樯。分别为徐闻知县、教谕。“汪泽,竹溪人,监生。正德间任崇明县丞,以捕盗功升徐闻知县。时县新迁,泽建县治、仪门、谯楼。随建文庙、斋堂、门庑、泮池。立城隍,开官井,砌城池,百废俱新。申请监司,率三县夫助役。故民不甚劳,而大功就绪。旋乞致仕。邑人至今思之。祠名宦。”(2)又载:“正德五年,知府赵文奎、知县汪泽、教谕杨樯共请建文庙五楹,榱题重檐,石摹圣像。”(《雷州府志·徐闻儒学》)二者重学兴教,应参与了府志的纂修。

3、篇目和内容

如上所述,既然洪泮洙志和陈昌齐志的“古叙”为赵文奎志叙,则该叙的内容,则为赵文奎志叙的内容。全文如下:

“自夏后氏别九州,任土作贡,后世郡国因之,各有史籍,以纪往事。春秋间《国语》并载,左邱明旣传鲁史,复析列国而存之,盖其详也。我国家幅员万里,盛京鼎峙,其列为省以拥卫鸿图者十有四,为府者盖倍蓰(蓰xǐ,数倍)无算,记载班班可考。雷僻在东粤南陲,视广、肇诸郡地差狭,所辖邑不能以半。然呑吐渤澥(bóxiè,渤海),跨琼翼廉,实东南一要郡也。土衍而沃,岚瘴(lánzhàng,山林间的瘴气)转微,风俗淳,令数百年来人文迭兴,科第往往不绝,视他郡称雄长焉。其间守令名贤,揆诸(揆,kuí,度量;诸,止于)两汉,未可多让。奇踪胜事,灼在耳目。此而不为之纪,将循良寂响,而文物輙湮也。观风之谓何?其何以备采览?且夫考疆正域,大典也;辨土授民,显制也;度产絜赋,厚忠也;昭善状恶,森轨也;省视要害,重防也;正礼审祀,秩章也。籍一郡而众善,咸集惟集,不可以缺。故历叙时人所见闻,与先正所传者,汇为《雷志》,列为十卷,俾征文献者可考,信焉。”(3)

嘉庆陈昌齐《雷州府志古叙》

上叙中,“且夫考疆正域,大典也;辨土授民,显制也;度产絜赋,厚忠也;昭善状恶,森轨也;省视要害,重防也;正礼审祀,秩章也。籍一郡而众善,咸集惟集,不可以缺。故历叙时人所见闻,与先正所传者。”是概述此部志的内容。既包括了“疆域”;“(风)土”、“民(人物)”、“(物)产”、“(税)赋”、“轨(法度)”、“(兵)防”、“礼(学校)”、“(秩)祀”、“秩(官)”、“闻传(怪异)”等方面。

另据《新昌县志》载,嘉靖十年,赵文奎曾为该志作序。该志内分9纲71目。首舆地,次居设,次赋役、次公署、次官守、次祠祀、次人物、次文翰、次杂志(嘉靖十一年刻(4)。从纲目看,《新昌县志》已较齐备。估计此时期的《雷州府志》也不例外,志书纲目和内容已较为成熟。

(三)正德十二年王秉良修、方献夫纂《雷州府志》

1、纂修时间及卷数

据湛若水《雷州府志序》载,此志为知府王秉良主修,方献夫纂。序文作于“正德十二年岁在丁丑孟冬二十有三日”。孟冬,为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即此序作于正德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也可知此志完成于正德十二年()年底。与正德六年()相隔6年。它是在赵文奎志的基础上“增订”的。那么,它有多少卷呢?据明代金陵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方献夫《雷州府志》,十五卷”,嘉靖黄佐《广东通志》也载:“《雷州府志》,十五卷。”说明此志15卷。

2、纂修者简介

王秉良。字伯良,四川西充人,正德八年以刑部郎中出任雷州知府,任期四年。其“性沉毅,喜作为,尤厚遇学校。修海堤以御水灾,筑西湖,复戴渠。时守珠内宦赵兰气焰甚炽,公每与之抗,民恃以安。兰因衔公,诬构以私,逮至京下狱。兰势益张。夺富民产,捕无辜民陈应魁扑杀之。众民激变,讼于当路,竟无如何兰。嘉靖改元,御史陈实疏革守池内宦,公诬始白。寻复职,守长沙。竟忤上官去。雷民思之,祀名宦。”(5)欧阳保赞其“不惜以身捍民”,“不悔忠诚,心光日月矣。”

嘉靖黄佐《广东通志王秉良》

方献夫。字叔贤,号西樵,广东省鹤山市坡山方屋村人(因为鹤山古为南海县所辖,尝称南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为庶吉士。正德初授礼部主事,调任吏部员外郎,不久称病归,于西樵山读书十载。正德十二年()掌教西樵石泉书院。

由于王秉良与湛若水、方献夫为同科进士(严嵩是二甲第二名,湛若水为二甲第三名,王秉良二甲第四名)(6)。三人关系密切。因此,当王秉良赴西樵山聘请方献夫增订《雷州府志》和请湛若水作序时,他们欣然答应。方献夫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掌吏部尚书事,内阁首辅(宰相)。湛若水是明代大儒,官南京祭酒、礼部侍郎,后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

3、篇目和内容

湛若水的《雷州府志序》很短,只有多字,全文如下:

“惟王建极疆,理宇内,设邦启域,列爵分职,爰立外史。以掌四方之志、九邱之书,以类上下山川、城郭、室宇、人物、文献、贡赋之事,所以尽职而献忠者也。况鲁史之文,实肇《春秋》,岂小小也哉!西蜀王君伯存,以秋宫来守雷州,笞犯法之民而贷其辠,以其身折权贵之势,以为民安。凡四年,吏职以举,乃修文事。检《郡志》而叹曰:‘此前守赵君草创之,今方伯吴公歬为佥事,实兴作之,我则典口,其何以继于前修?’乃谋加之订正润色而志成,遂按图而考之。于山川,曰吾不思所以奠安與;于城郭,曰吾不思所以捍守與;于馆宇,曰吾不思所以辑宁與;于人物,曰吾不思所以化理庚與;于文献,曰吾不思所以敦崇與;于贡赋,曰吾不思所以平均與。圣天子将勤治理,抚舆图而览之。见山川则思封疆之臣,见城郭则思捍御之臣,见室宇则思辑宁之臣,见人物则思化理之臣。见文献则思敦典之臣,斯不亦进忠矣乎!进思尽忠,臣道乃修,是谓以志致志,王君之谓與。正德十二年,岁在丁丑孟冬二十有三日。甘泉子云。”(7)

嘉庆陈昌齐《雷州府志湛若水序》

这篇简略的序文,其中“见山川则思封疆之臣,见城郭则思捍御之臣,见室宇则思辑宁之臣,见人物则思化理之臣。见文献则思敦典之臣,斯不亦进忠矣乎!”是介绍此志篇目及内容,即包括舆图、山川、城郭、馆宇、人物、文献、贡赋等方面。由于此志是对前志的增订,我们再结合“古叙”进行比较,本志还包括“兵防”、“学校”、“外志(怪异)”等方面。

这部府志是雷州历史上由级别最高的官员—首辅(宰相)纂修,名家名志,对后世地方志的编修有重大的影响。可惜已佚。

(三)嘉靖二十三年叶尚文主修、冯彬纂《雷州府志》

1、纂修时间及卷数

冯彬在《雷州府志序》里,介绍了本志的主修者为知府叶尚文,同时,介绍了本志纂修的原因及纂修时间:“志者,旧矣。然自正德丁丑(正德十二年,年)以迄于今(二十三年(),时易岁殊,风移俗革……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夏四月吉日书。”(8)说明此志于嘉靖二十三年()修,距正德十二年()方献夫纂修相距27年。然而,遗憾的是,冯彬的《雷州府志》到底有多少卷?未见序文载录。由于该志已佚,其卷数未晓。

2、修志者简介

叶尚文。字本道,江西贵溪应坊人。弘治十七年()甲子科乡试举人。历任均州、郴州知州,宁国府同知摄旌德县知县,“皆廉惠,有政声。”嘉靖二十年任雷州知府。任上,增建察院厅舍室厨库、为嘉靖年间过雷州剿黎的都御史蔡经建仰止亭、重修“旌表节妇”的镇宁坊、重修旌忠祠以及主修《雷州府志》等。嘉靖二十二年十二月,南京六科给事中王烨等、十三道御史孙乔等以考察效奏…知府…叶尚文…俱贪暴……,乞黜罢如例。章下吏部,以知府致仕。夏言赠诗:“出守已经年,还家无薄田”之句(9)。

冯彬。字用先,海康人,卫籍。嘉靖已丑年(年)进士,历官平阳县令、上海令。云南道监察御史、广西巡按、松江太守等职。冯彬为明代廉吏,雷州历史名贤,所任多惠政,著有《桐冈集》及纂修《雷州府志》等(10)。

戴嘉猷。字献之,号前峰,徽州(今黄山市)绩溪人,嘉靖五年进士。初任乌程知县,毁淫祠,崇儒学,浚泮池等。时人称他与归安戚贤、知府万云鹏为三循吏。嘉靖中为礼科给事中,后因劝銮舆回返事下狱,降桂林县典史。升高州同知,署雷州府事。任职时间虽短,但端严明决,数月内罢黜赃吏十余人;刬除(chǎnchú,铲除;废除)宿弊,豪猾敛迹;遇饥荒,即请赈贷;兴工增修护城堤,建石闸六座,以泄内流;竖文明坊于府学前;捐资修葺公署等。任逾八月,风采振肃,吏畏民怀,四境宁谧。余暇则喜吟咏,走笔成章,后升湖广左参议。著有《前峰漫稿》、《东西楚蜀四稿》等(11)。

康熙洪泮洙《雷州府志冯彬序》

3、纂修过程

据嘉靖冯彬《雷州府志序》称,“嘉靖庚子冬,余自西台(御史台)告归。”在羊城遇林希元(文化学者、《钦州志》总纂、广东按察佥事),受其委托,返乡修志。次年林希元被罢官、诸暨进士翁溥接任后,雷州知府叶尚文申请修志,并聘冯彬为总纂。“遂集郡邑英彦,就公署同纂,阅月草成”初稿。后“叶以忧去”。嘉靖二十一年,“値高州府同知绩溪戴君来署郡符,措办梓之。”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夏四月,冯彬为该志作序,故该志止于嘉靖二十三年。此时,冯彬已巡按广西。

4、篇目、内容及特点

冯彬《雷州府志》的篇目和内容是怎样的呢?据其序称,此志是通过:“志图舆以正疆域,志食货以定财贡,志公署以肃法制,志官师以振纲维,志防御以弭窥伺,志建设以彰废置,志列传以表习尙,志艺文以昭华泽矣。是故疆域正则地道彰矣,财富定则民生殖矣,法制肃则体统一矣,纪纲振则政令肃矣。窥伺弭则大可保也,废置备则政可饰也,习尙表则人知所趋也,华泽昭则文献有足征也。”(12)说明这部志的篇目主要包括:舆图、疆域,食货、财贡,公署、法制,官师,防御(兵防),建置,列传(人物),习尙,艺文等。此外,还包括“外志”等(13)。

由于该志已佚,我们无从获得该志的具体内容。但笔者查阅嘉靖四十年黄佐纂的《广东通志》里面的“雷州府部”,发现里面部分内容有“据《雷州府志》修”的注明,说明该内容来源于《雷州府志》。但是来源于何部《雷州府志》呢?由于黄佐启动纂修《广东通志》时,刚好是冯彬纂修《雷州府志》完成不久,内容比前志完备。且其下限在嘉靖二十一年。故笔者认为,黄佐“据《雷州府志》修”的内容应来自冯彬志。这部分很多,择录如下:

一是《雷州府志流寓志》。主要有:张采、柳仲郢、柳仲郢、陈听思、寇准等。

嘉靖黄佐《广东通志序》

二是《雷州府志名宦志》。主要有:张纮、戴之邵、王趯、黄勋、赵伯柽、何庾、李茆、李茆、徐应龙、李皎、郑公明、赵希吕、朱熠、薛直夫、陈大震、虞应龙、储擢、张忽里罕、赵珍、乌古孙泽、拜都、吕珫、王允恭、秃鲁迷失、马合谟、口口、秦时中、武亮、陈本、王敬、石彦成、戴浩、陈义、庄敏、黄瑜、王麒、王英、杨彻、魏瀚、刘彬、朱銮、龚彝、张政、钟英、赵文奎、李增、邓璩、汪泽、王秉良、陈嘉礼、汪思、孟雷、林恕、崔彦融、裴瑑、陆升之等近60人。

三是《雷州府志人物志》。主要有:阮谦之、陈文玉、吴国鉴、纪应炎、陈汝达、吴正卿、陈九思、陈杞、陈渊、黄唯一、吴宗直、黄本固、林文亨、彭哽、陈贞豫、李璿等。

四是《雷州府志烈女志》。主要有:王妙璘、柳氏、庄氏等。

五是《雷州府志外志》。共有条目11条。分别是:石盗钱、木佛、石牛、愚谷赐袍、石马井、龙爬石、黄鱼、陷湖、雷庙石龟、金牛庵、清湾碑:《韩显甫刊石碑诗》等。

再从万历《雷州府志》中的《艺文志》和《金石志》看,收入冯彬本人的著作主要有:《二将军传》、《湖潮记》(嘉靖十三年)、《仰止亭记》(嘉靖二十一年)、《护城堤记》(嘉靖二十一年)《重建卫治记》(嘉靖二十三年);诗歌有:《感遇四首》、《天宁寺》、《题伏波庙》、《西湖》、《海岸》、《护城新堤诗》等。这些著作,绝大部分应已收入冯彬的《雷州府志》。另有一篇《雷州府志序》,是专门为《雷州府志》而作,当已收入。我们从这些内容中可知冯彬《雷州府志》的概略。特别是人物志,比前志增加不少。几乎一字不改都被欧阳保志收录下来。

万历《雷州府志董肇胤序》

(五)欧阳保《雷州府志》

1、编纂时间和卷数

此志为欧阳保纂,徐应乾、韩上桂编《雷州府志》,今藏日本尊经阁。为现今所见明代雷州现存最早的《雷州府志》刻本。该版本保存完好,堪称善本,具有极高的文献、版本学价值,弥足珍贵!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把它与《高州府志》合集,根据日本尊经阁所藏的原刻本影印,以《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形式出版。

据欧阳保序称,他于万历“壬子夏,征故老,集弟子员,以郡博士徐应乾董其职。徐君广稽博采,模旧铸新,至冬而稿成。”说明此志始修于明万历壬子夏(四十年,),当年就完成初稿。经过数次修改,最后定稿。全志22卷,于万历“甲寅(四十二年()冬,集匠绣梓。”万历四十三年春完版。后人称此志为万历四十三年欧阳保志。这是明朝最后一次府志纂修,与嘉靖二十三年()相差71年。

2、编修者简介

欧阳保。号赤存,江西新建(今南昌市新建区)人,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举(乾隆《新建县志》)。万历三十九年,调任雷州府推官,至万历44年离任任。在雷州期间,颇大政声:“庭无冤狱,署县厘剔积弊,革罢浮耗,卓有治声。上台疑狱积牍付之,无不剖决,海康民林君宁等谋死蔡政等三命,十五年沈口赖以昭雪,人以爲神。以府治平阳无秀峰,于南门外势云。”(14)

徐应乾。浙江遂昌人,万历四十年由英德训导调任雷州府教授。“端庄儒雅,绰有师范。著有《士林正鹄》、《读书正旨》诸书,颇见大意。委汇集《雷州志草》,编摩就绪,其劳足嘉。未及一载,竟循例劣转,公论惜之。”又,康熙五十一年程定纂《遂昌县志》载:“徐应乾,字以清,行谊端谨,学问渊宏。家贫,课生徒,束贽奉父,均与诸昆,不入私室。夙著才名。由恩贡授宁波训、清远谕、雷州授,董修《府志》事。所著有《昌岩载稿》、《士林正鹄》行于世。”(15)

万历《雷州府志》编纂人员

韩上桂(—)。字芬南,孟郁,号月峰,别署浮天游子,番禺古坝人。万历二十二年()举人。曾任定州学正、南京国子监博士、建宁府同知等职,后卒于任所。他是明代我国著名戏曲家。有“万历间岭南第一才子”之称。著述颇丰,有《朵云山房遗稿》、《凌云记》、《青莲记》、《蘧庐稿》、《城坳集》、《鸡肋记》、《定州志略》等。欧阳保聘他修《雷州府志》时,他曾做《将发端溪呈谢戴郡尊时余方应雷阳志乘之招》诗一首,以志其事。诗如下:

端溪一带笼花草,幽趣何如剡曲好。

炎峤虽然霏雪微,也有寒梅占春早。

乘兴只缘访戴来,七星岩畔几徘徊。

干旌缥缈劳相问,月俸分馀足酒杯。

舟维信宿何能返,折简雷阳催既晚。

涉沅窥疑尚未遑,相思辄上幽兰坂。(16)

3、编修过程、篇目和内容

关于欧阳保《雷州府志》编修过程、篇目、内容及其特点,拙文《明清二代三部现存雷州府志考》,已经做了较为全面的考证。本文不再重复、赘述。

万历《雷州府志目录》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已经注意到,昆山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百一广东五雷州府”中,收入《雷阳志略》的部分内容。有学者认为,《雷阳志略》为《雷州志》的缩略,书名应为《雷阳志》,已佚。笔者认为,此说值得商榷。虽然,《雷阳志略》下限在万历二年(),上距冯彬志30年,下距欧阳保志41年。是介于嘉靖二十三年()和四十三年()之间。按照府志“每隔30年一修”的通例,此时似应有一次《雷州府志》的编修。但历次修志特别是距离最近一次的欧阳保志均未载录及提及。而且,笔者检索《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的“广东五雷阳志略”所载内容,与欧阳保《雷州府志》完全吻合,一字不差和不漏。故认为这部分内容,应出自欧阳保志。

二、明代五修《雷州府志》的特点和启示

综上所述,明代《雷州府志》的编修,继承了南宋后期四修《雷州图志》的优良传统,志书体例不断成熟,志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出现了五修《雷州府志》的局面,硕果累累。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地方官主动介入组织编修或亲任总纂。在明政府大力倡修地方志的前提下,每一次府志的编修,无论是赵文奎、王秉良,还是叶尚文、欧阳保,都主动介入,把修志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来抓。有地方主要官员主动介入,在资金、人力等方面就得到有效的保证。

万历欧阳保《雷州府志图经》

二是名人修名志。如正德十二年的方献夫,一代名儒,官至首辅(宰相);又如赵文奎、冯彬,都是进士出身,曾任监察御史,又是文化名家;再如欧阳保与徐应乾、韩上桂,著述颇丰,有他们主持或主纂,志书质量就有了保证。而且,无论是府志的主修还是主纂,他们都是廉洁奉公、一身正气、嫉恶如仇的循吏、名宦,借自修志,对弘扬社会正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保证修志的连续性。明代的府志编修,相隔若干年编修一次,形成制度和规律性,反映了修志制度的成熟和修志工作的稳定性。即使王朝变换,地方官更迭,都没有对此产生影响。相比之下,这种好传统到了清代、民国,却被丢掉了。有清一代,年修志只有2次,平均相隔多年才修一次。光绪年间,决定由翰林院编修李晋熙牵头,但因经费不着落而落空,以致于自嘉庆十七年至宣统三年这一段时间,府志编修出现空缺。民国一共38年,府制撤销后,海康、遂溪、徐闻三县,没有一县修过民国志。海康县虽然编修了《海康县续志》,但其内容主要是嘉庆十七年至年辛亥革命前这段时间的,民国志留下空挡。这是相当遗憾的事。

四是对雷州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化。五部府志,凝结了明代雷州文化学者们的心血,体现了雷州文化学者们对雷州文化的热爱、执着、传承和创新。通过这五部府志,扩大了雷州文化的影响,在存史、资政、育人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同时,我们从中也获得许多启示:一是地方官必须重视修志工作,把它当做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文化工程来抓;二是要建立一支熟业务、高水平而且稳定的修志队伍;三是修志经费要保证;四是恢复相隔若干年修一次的修志好传统;五是借自互联网优势,续修清代嘉庆十七年至宣统三年的《雷州府志》和纂修民国《海康县志》、《遂溪县志》、《徐闻县志》等,把雷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有机联系起来。

注释:

(1)康熙洪泮洙《雷州府志》;

(2)嘉庆陈昌齐《雷州府志》;

(3)嘉庆陈昌齐《雷州府志》)

(4)郑克强《赣文化通典·方志卷》第页,年江西人民出版社;

(5)万历欧阳保《雷州府志》;

(6)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年10月版;

(7)康熙洪泮洙《雷州府志》;

(8)嘉靖黄佐《广东通志》、嘉庆《雷州府志》;

(9)万历《雷州府志》、乾隆十三年《贵溪县志》;

(10)详见拙作《冯彬传》;

(11)嘉庆陈昌齐《雷州府志》;

(12)冯彬《雷州府志序》,载万历《雷州府志》;

(13)详见嘉靖黄佐《广东通志》里面的载录;

(14)嘉庆陈昌齐《雷州府志》;

(15)康熙五十一年程定《遂昌县志》;

(16)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编《全粤诗第十四册》第页,年岭南美术出版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