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的火神派风格,你知道吗9位中医名家用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郑钦安附子运用p>桂附干姜,纯是一团烈火,火旺则阴自消,如日烈而片云无。

况桂附二物,力能补坎离中之阳,其性刚烈至极,足消僭上之阴气。

阴气消尽,太空为之朗廓.病虽舌见*苔,无论干*色、润*色、老*色、黑*色,并未见口渴饮冷,烦躁恶热,便闭等情,切不可便谓火旺热极,当于阳虚真气不上升处理会.

综合郑氏书中阴证的依据,约有以下13点:

1.少神或无神。

2.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或踡卧恶寒,两足常冷。

3.不耐劳烦,小劳则汗出。

4.咯痰清稀或呕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

5.语声低弱。

6.唇色青淡或青黑。

7.痛喜揉按。

8.满口津液,不思茶水,间有渴者,即饮也只喜热饮。

9.女子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

10.饮食减少,喜食辛辣煎炒极热之品,冷物全然不受。

11.小便清长,大便通利。

12.面白舌淡,即苔色*也定多润滑。

13.脉微或浮大而空。

扼要地说,突出在一个“神”字,凡是“起居、动静、言语、脉息、面色,一切无神”,即是阳气虚衰的阴证。

趁春色初至,罗列些《楚辞》植物,同赏草木芳菲。

祝味菊附子运用p>附子+羚羊角------羚羊角治腦,附子強心,體虛而有腦症狀者最宜。古方資壽解語湯有之.

附子+石膏------治高熱屢效。二藥一以制亢制炎而解熱,一以強心扶陽而固本。

附子+大黃------治阿米巴痢疾其功甚偉.阿米巴痢疾雖用芍藥湯最驗,但必須與附子、熟大黃共用,效力方著.以二藥治風疹塊,尤有特效.附子+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寒熱往來與瘧疾.

附子+柴胡當歸芍藥三棱莪術------治疗肝腫大脅肋脹滿,可使肝腫逐漸消失。

附子+柴胡、控涎丹------治胸膜炎。

附子+瓜蔞薤白------治風濕性心臟病。

附子+活磁石生龙齿生牡蛎------(一般用附子15g,磁石50g,生龙齿和生牡蛎各用50g),如此温阳与潜阳配伍,可以监制附子辛燥升浮之弊.治咯血、失眠、心悸、怔忡、遺精、夢交甚驗。

附子+酸枣仁、朱茯神------取其温阳和营,使温而不燥。具有強心之效力。傷寒及雜病病人的心臟衰弱,無不在處方中重用二藥。

《祝味菊先生医案》中附子、制川乌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p>温中达表------卫气源于中焦,中焦虚寒,卫气不达,则表邪留恋,症见发热、苔白、脉虚数或浮缓、浮弦、虚浮等。用附子、磁石、生龙齿温中潜阳,配合麻*、桂枝、生姜等,共凑温阳达表之功。

●兼咳嗽或咳嗽气逆,加法半夏、细辛、白芥子、杏仁、陈皮等降气化痰饮;

●头痛,加羌活、蔓荆子祛风清头目;

●苔腻作呕,或苔黑腻泛恶,为痰湿中阻,加姜半夏、炒六曲、炒枳壳、藿梗等化湿消食,顺气和中;

●湿浊蒙窍,神识渐昏,舌黑而润,汗出齐颈,酌加杏仁、大豆卷、炒竹茹、法半夏、带皮茯苓、藿梗、陈皮、生姜等宣畅气机,芳化淡渗。

温解少阳------对于脾肾阳虚,寒湿郁滞少阳,以致少阳枢机不利之中满呕恶、间日寒热、苔白脉细等症,用附子温补脾肾,炒莪术、桂枝、姜半夏、陈皮、大腹皮、生姜、柴胡燥湿散寒,共凑温阳化浊,和解少阳,透达膜原之功。

温调营卫不和------其实是营卫两虚所致,以温补营卫而达到调和营卫的目的。方选*芪健中汤加减。肺主气,宣卫气,卫气属阳,故用附子、*芪、桂枝温阳益气,升阳实卫;心主营,营气属阴,故以炒白芍、酸枣仁、朱茯神养心营;营卫源出于中焦,故以炒白术、姜半夏、陈皮健运中州,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并使补药灵动不滞。常用于体质虚寒患者外感病后期的调理。

●若病后纳少,脉细缓,加生谷芽、炒六曲、炙鸡内金等和中开胃之品,

●汗多,加重白芍用量;

●夹痰湿,加白芥子、半夏。

温中导滞------寒湿伤中,积滞内停所致的腹痛、下痢病症初期,用制川乌温中散寒,燥湿止痛,配以酒*攻积导滞,两者配合,成为温中导滞的主药,酌加淡干姜、木香、法半夏、桂枝、大腹皮、苍术、槟榔、吴茱萸、羌活、葛根等以助温中、燥湿、行气、升阳、导滞之力,有时还佐以炮姜炭涩肠止泻。

●滞下好转,减去酒制大*。待滞下瘥后,转从温补肾而收功,药用附子、肉苁蓉、巴戟天、破故纸、干姜、炒白术等温补脾肾,佐以半夏、生谷芽、大腹皮调气疏中。

温中化湿------中寒脾弱,水湿内生,下注为带下;溢为浮肿、溲短;中阻为胃痞;浊不降清不升,则为头昏、便秘。以附子温脾,佐以大腹皮、带皮茯苓、姜半夏、生姜、炒白术、川桂枝、藿梗、西砂壳等通阳顺气,健脾燥湿,芳化淡渗之品,用药颇为灵动。

●带下症,加大*炭、炮姜炭、白鸡冠炭、葫芦巴、桑寄生温肾固涩。

温肾化气------淋病后,肾虚气化失司,会阴胀痛,脉细紧。用温肾化气之法治疗。制川乌既能温经散寒,又善通利止痛,以之作为主药。肾主二阴,厥阴肝经绕阴器,故配以淫羊草藿、葫芦巴、金铃子、小茴香、橘核温肾暖肝,以助下焦气化,再佐以黑大豆、车前子、藿梗升清降浊,通利水道。

温养筋骨------肝主筋,肾主骨。肝为罢极之本,肾为作强之官。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对于肝肾虚寒、筋骨失养的下肢痹痛症,用药以附子、巴戟、淫羊藿、桑寄生、当归、*芪温肾暖肝助阳为主,佐以桂枝、川牛膝、独活通利下肢经脉,此法偏于温补肝肾阳气,兼能通利经络.

温阳潜阳------●心阳亏虚,阳失潜养,而致失眠,脉细迟,药用附子、炒白术、炮姜温阳健脾,茯神、枣仁、龙齿养心潜阳宁神,并佐以生姜、半夏、生谷芽和胃以安神,健中州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对于肝肾阳虚,虚阳上并,以致络伤血溢,咯血身热等症,用附子、补骨脂、菟丝子温补肝肾,扶助元阳;黑锡丹、生龙齿、牡蛎、朱茯神潜敛虚阳;三七、炮姜炭止血;法半夏、苏子、百部、玉蝴蝶肃肺降逆。

●虚阳上浮,也可见于阴阳两虚,阴不敛阳,阳虚不潜。心肾水虚,真阳泄越。用附子、生牡蛎、黑锡丹、生龙齿、朱茯神、破故纸、覆盆子、巴戟天等温肾纳气潜阳的同时,以鸡子*育阴配阳。

徐小圃附子运用p>徐氏用附子的指征是/p>

神疲、色淡、肢清、脈軟、舌潤、小便清長、大便溏泄不化,但見一、二症,便放手應用。

治丹痧、濕溫等熱病身熱肢冷------溫清並用;

暑熱渴飲溺長------溫清潛澀兼施;

噤口痢雖涕淚俱無,口渴引飲------亦毋需專事養陰而以附子建功;

盜汗、不寐氣陰兩虛------寓溫陽于育陰中;

走馬牙疳腐爛出血,口氣穢惡,並兼小便清長------乃胃火熾盛而腎陽不足,寒藥中加一味附子一劑即效。

濕溫重證------加附子等溫藥。

陳蘇生附子运用:溫陽四法

溫潛法------溫陽藥與潛鎮藥牡蠣鼈甲龜版磁石等同用,有引火歸元、導龍入海的作用。適用于陽浮於上、上盛下虛之類病症

溫滋法------是指溫陽藥與滋陰藥如生地、白芍同用。適用陽衰而陰亦不足,證見虛煩懊,失眠怔忡,肢節酸楚者。

溫通法------溫陽藥與通利藥同用,臨床常用來治療痰飲諸症。常用附子配伍澤瀉、帶皮苓、大腹皮,淡滲利水;配蒼術、川樸、陳皮,燥濕健脾;配牡蠣、白芥子,消飲散結。

溫泄法------即溫陽藥與解*泄濁藥同用。常用于陽氣衰微,穢濁凝聚諸症,常用附子配伍解*泄濁药土茯苓、忍冬藤、連翹、白薇。

徐仲才附子运用:

附子與清熱藥同用------治療一些急性傳染病合併心衰。

脫水見明顯陰虛徵象,他認爲陽亦隨之而虛------用附子理中才是治本之策。

支氣管擴張見有咳血的病人------除面紅赤、脈洪大等實熱症狀明顯者外,常在宣肺化痰的同時,配附子以溫腎陽,黃芩、茜草之類清肺止血。高血壓病人中脈細、夜尿頻數者------表現爲“上盛下虛”,用附子溫下,常可使“上盛”減輕,此即“引火歸原。

慢性蕁麻疹------久發不已,症情頑固,具有虛實寒熱夾雜的特點,法當寒溫補瀉並施,重用附子振奮機體抗病能力, 三黃瀉火泄濁。

章次公附子运用:

温病如見:面寒黃晦、脈搏細數。面黃神萎,兩脈浮數。神氣蕭然、兩脈沈細不鼓指0、兩脈不整調。脈微欲絕。面容黯淡。必須著力扶正強心,保護陽氣顧護陰液。用藥則常以附子配生地。

卢铸之附子运用:

人生立命乃心火、肾阳,故只有补火消阴才能却病延年。

卢崇汉附子运用:

中医阴阳学说,它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阳气对我们人体生理病理影响。

不管是生理上或者病理上,它都有其广泛的影响,它是极其重要的。

比如,心没有阳,血就不能正常地运;

脾没有阳,水谷就不化;

肝没有阳,就不能正常地疏泄,不能正常地藏血;

肺没有阳,宣降的功能就会失常,不能正常地宣降;

肾没有阳,就可以导致浊阴凝闭。;阳与阴,就是阴阳的升降之理,卢氏崇尚“阳气宜通”.阳始终保持在“通”的状态。

阳升,阴才能正常地降;阳降,阴才能正常地升。阳气的布运,如果没有阳气的布运,阴阳的升降就不可能。

阳气的布运,反过来讲,它是阴阳升降的必备的前提条件。

在疾病的病因、病理方面,卢氏认为,很多疾病的病因病理,都是因为机体的阳气的虚损、郁结,或者邪气伤阳。这样导致的发病。

在治疗方面,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卢氏强调扶持和温通阳气是一个极端重要的治疗原则。

“立极之要”,“阴阳之理”,它实际上包含了从自然界到人体都是以阳为主的,以阴为从的道理在里面。

正如我们人体,以及对自然界的天文,气象,历法的认识,以及万物的生长存亡的变化,都决定和依赖于太阳。

“人之生存,纯在天地之中。阴阳之立,五行之间。一切动静都随阴阳之机而转。业医者,须识得《内经》说的‘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它说明了阴阳的虚实、变化的盈缩都随五行变化当中,上、下、内、外,息息相通。从这个人体来讲,一刻都不停息。

我们人体生命有活动,它始终存在着阳主阴从的关系。

就是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都是存在着阳主阴从的关系。也就是在阴阳的动态平衡的、阴平阳秘的状态也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的动态平衡,以阳为主导的阴平阳秘。

从生理和病理上来看,生理活动,它是病理变化的一个基础,因为病理就是生理一种异常状态的反映。在人体的生理方面,阴阳二者的关系始终应该是阳气占主导地位。

而在病理方面,那就是阳气为主导地位的阴阳二者关系遭到破坏了,而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

在临证上的阴虚,它的本质仍然是阳的不足。

这阴阳二者(阳的不足)关系遭到了破坏,阳气化生阴精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才会出现阴阳这两者协调关系失神,要调整这个失神的状态,仍然不能够脱离重视我们人体阳气的这一根本.姜桂附,对于阴虚病人,只要配伍适当,不但不禁用,反而还能起到辅助协同的作用。

不但它不会伤津耗液,而且它还能够促进津液回生,从而起到阳生阴长的作用.卢氏提出了“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谈到治病立法应当以扶阳为核心。

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如果水液、浊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化解,最容易潴留壅滞于舌表现出来,所以舌往往有齿痕。一旦舌有齿痕,更能够判定它是水湿壅滞的一个铁一的指征。

真武汤法:

寒结于下,不能化下焦之阴也。是为寒水阻滞而设。

麻*附子细辛法:

治疗阳气虚,感受外邪者。

有极其强大的宣肺散寒,温通肺阳,开窍启闭的功力。用来治疗寒邪困阻肾阳,窒塞清窍而引起的疾病.

戴云波附子运用:

认为凡外入之风寒湿邪气,非用辛温大热之品不能逐之。擅用乌头配合附子、姜、桂、麻*之类大辛大热之品治疗风寒湿痹证,其疗效显著.。

(作者:小师妹)

1

阅读延伸:

著名中医学家吴附子,经典的火神派风格,你知道吗?

人称“吴附子”的吴佩衡,是著名的中医学家、云南四大名医之一,从医六十余年,大力倡导经方,强调阴阳学说为中医理论的精髓,辨证论治为临证诊疗的准则,他尊古而不泥古,毕生坚持自己的信念,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中医学贡献了一生。吴附子临证经验丰富,堪称火神派风格的经典,“吴附子”的经典到底是如何体现的?且看正文!

出于研究的角度,作者将火神派分为广义火神派和经典火神派。只要重视扶阳,广泛应用附子就是广义火神派。所谓经典火神派,是以郑钦安为宗师,以其学说和用药法度作为标志。用药法度主要意味着两点:①擅用附子;②选方以经方为主,用药简练,每方多在五六味或七八味之间,加减不过一二味、二三味,法度谨严,决不胡乱堆砌药物,达到郑钦安所谓“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的地步,是为“经典火神派”。

吴佩衡是火神派最忠实的传人,称得上郑钦安之后火神派第一人,可以说是经典火神派最突出的代表。下面分析其用药特色,来证明这一点。

一、擅用经方,可治万病

吴佩衡推重仲景学说,认为“《伤寒论》活方活法,可治万病而有余”,《伤寒论》“方虽百余……足以尽治万病而有余,此余之所以拳拳而服膺也”(《医验一得录》)。因此,他擅用经方。在《吴佩衡医案》中,总计89案,使用经方者即达76案,占全部案例的85.3%。最常用者,阴证用四逆辈十方37案,认为“只要切实掌握此十方,且能圆通运用,即可治疗百数十种比较疑难之病,其功用亦不小矣”。十方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猪胆汤、四逆人参汤、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白通加人尿猪胆汤,吴萸四逆汤、甘草干姜汤等,还有大回阳饮也应归入此类。此外,麻*附子细辛汤8案,含附子方如真武汤、乌梅丸等6案,看得出,多系经方。

阳证用方主要是白虎汤、承气汤、麻杏石甘汤、*连阿胶汤等,约占阳证用方的80%,同样也是经方为主。之所以赞赏吴氏擅用经方,当然是因为经方疗效确切。清代名医汪莲石说:“究竟从伤寒入门者,自高出时手之上。”刘渡舟说,经方“有*斧神工之力,起死回生之妙”。学习吴佩衡,就应该大力传承经方。

应该指出,吴佩衡运用经方是纯正的,大多数用原方,加减药物审慎,一般不过一二味。

二、用药简练,不超过十味

吴佩衡常说:“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而只在精。”故其处方药味少,一般不超过10味,这一点十分突出。他一生钦佩三位医家:张仲景、郑钦安和*元御,认为后“两人对仲景学说均有较深入的认识及阐发”。但他对两位的用药风格却有褒有贬:*元御“理论认识深刻,惜乎临证不足,用药多驳杂不精”;“郑钦安用药得体,辨证确切”(《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专集》)。

对*元御用药“驳杂不精”不无差评,郑钦安“用药得体”则表赞赏。所谓“用药得体”,应该就是“经方为主,用药简练”两条原则。所以说,吴佩衡是经典火神派的突出代表。

有学者指出:“方药精炼为吴氏的用药特点。药无次序,兵无纪律,兵力分散,药力相抵,欲破敌愈病者鲜矣。故吴氏用药不杂掣肘之剂,崇尚仲景方药法度,守之而不泥,变之而不悖。”

亦指出:“吴氏用药不尚繁芜,唯求力专,君、臣、佐、使朗若列眉,反对用药‘牛屎拌马粪’,没有目标,不分主次,杂乱相投,反使药力自毁医手。每取胜于四五味之间。”

“盖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但摧其坚,夺其魁,拔其本,则诸症尽除。阳气亢极,但用纯阴之剂,不杂一毫阳药,育阴正以济阳;阴气极甚,但用纯阳之剂,不杂一毫阴药,扶阳正以济阴;病在表则辛散以汗,不混一毫里药,表解而里自和,所谓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若不洞察真谛直取其本而面面俱到,广络原野,则必事倍功半,徒劳而已”。

观吴氏各案,法度严谨,用药专精,每方不过四五味、七八味,不超过10味,药力既专,功效卓著。《吴佩衡医案》89案中,以初诊处方用药统计,用药在8味以内者62例,占71.3%;10味以内者80例,占91.6%。《医药简述》所载14案的处方用药最多者10味,有3例;用药最少者4味,占4例,6味药者5例,7味药者1例,8味药者1例。绝大多数经2~3诊则愈。可见吴氏辨证恰当,用药精炼,效专力宏。许子建教授在挽联中有句:“悟彻《伤寒论》精微,用药处方不超10味。”(《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专集》)“不超10味”,确实说到点子上。阴证如此,治热证亦如此,仅举一例。

春温案

曾某,男,年20岁。于年2月患春温病3日,脉来浮数,发热微恶寒,头疼体痛;面垢,唇赤而焦,舌苔白而燥,尖绛;渴喜冷饮,小便短赤。此系春温病邪热内壅,外有表邪闭束,遂成表寒里热之证,以麻杏甘石汤主之。

麻*12g,生石膏30g(碎,布包),杏仁10g,甘草6g。

服1剂后,俄而汗出淋漓,脉静身凉,霍然而愈。

按:

本例春温选用麻杏甘石汤,原方4味药不加不减,堪称简练;1剂即霍然而愈,是谓神效。如此简练的用药风格,应该说是一种境界,一种工夫,需要多年修炼。明代川医韩飞霞说:“处方正不必多品,但看仲景方何等简净。”“简净”二字说得传神。当我们看到吴佩衡用大回阳饮4味药治愈肺脓疡重症、寒闭、麻疹危证、癫狂等厥脱重症,用白通汤加肉桂4味医院院长秦某的儿子、前昆明市市长曾某儿子的重症伤寒病、发热多日不退时,除了钦佩其胆识,还应该感慨其用药之简炼,挽回如此重症,后辈恐怕至今难以企及。《洛医汇讲》有一句话说得好:“用方简者,其术日精;用方繁者,其术日粗。世医动辄以简为粗,以繁为精,衰矣哉。”用方繁简,亦即用药多少,确实可以作为衡量医术高低的一个标准。

吴佩衡主张

“正治之方决勿夹杂其他药品,如果加入寒凉之剂则引邪深入;加入补剂则闭门留寇,必致传经变证,渐转危笃费治。”(《医药简述》)例如他用四逆汤合五苓散治腹水、水肿的几个案例,几乎不用五苓散中的白术,可能是嫌其壅补,不利于水湿。

经典火神派是一种较为纯正的境界,一般人不容易达到。只有吴佩衡、范中林、黎庇留等几位大家才有这种风范,堪称典型代表。

从以上两章可以看出吴佩衡的学术套路,主要是以《内经》《伤寒》及郑钦安为宗,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医院名誉院长韩统勋先生曾赠写一联,对此概括得十分到位:“学邃《灵》《素》究阴阳,术继长沙阐筇南。”其中“灵素”指《内经》,“长沙”指《伤寒》,“筇南”则指郑钦安。(《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专集》)

为什么称吴佩衡为经典火神派?当然因为他具备经典火神派的风格。诚然,其学术源于伤寒派,事实上包括郑钦安在内的经典火神派,都是在伤寒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但与伤寒派又有不同,可以说青出于蓝,而不同于蓝。其不同之处,简单点说,就在于对附子的广用和重用上,在剂量、应用范围方面有所突破,超出伤寒用药法度,从而使得吴佩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然吴氏声望不是一般伤寒医家所可比拟的。

作者认为

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培养一种学术个性、学术特长是应该鼓励的。说实话,大多数名家确实是因为某方面特长而闻名的,像民国时期的北京四大名医、沪上十大名医,这些当年叱咤医坛的名医各有一手,特长就是他们的招牌。像北京施今墨善治内伤杂病;上海顾筱岩擅治疮肿,人誉“疔疮大王”;上海张骧云善治伤寒病,民间有俗话:“得了伤寒病,去找张聋甏。”(张氏因为耳聋,人称“张聋甏”)如同京剧四大名旦那样各领风骚。

小结:

吴佩衡是火神派最重要的传人之一,经典火神派的代表。他忠实地传承了郑钦安的学术思想,强调阴阳学说为中医理论的精髓,长于使用经方,擅用附子,胆识过人。在重用附子、广用四逆汤等方面较郑钦安有过之而无不及,值得认真学习与继承。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期待您的原创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