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木兰“锁”风沙于塞外
□本报张铭贤
〉〉
编者按
8月11日至15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河北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的京冀媒体联合采访报道活动在承德和唐山展开。来自京冀两地17家媒体的22位将在5天的时间内,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京冀两省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合理安排产业分工,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京冀两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加快张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采访。本报特组织系列报道《京冀媒体联合采访纪行》,敬请关注。
天借白云蓝,水随青山远。初秋的木兰围场,山花飘香,万木葱茏。
“木兰南拱京津,北控漠北,既是京津风沙的源头,又是滦河的源头。”8月12日,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副局长赵久宇向介绍说,“近年来,我们主动放弃砍大伐粗、大面积皆伐的短期逐利作业模式,改为伐劣留优,藏林于山的近自然经营策略。虽然短期利益受损,但我们管理的160万亩山林走上了一条生态可行、经济可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皆伐改间伐,让山常绿水常清
8月12日下午,点点秋雨中,我们来到了木兰林场下属的桃山林场石人梁营林区。
“这里是我们林场的最北界,大家往北看,十几公里远处就是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的南沿。它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顺着赵久宇所指的方向,一片片裸露的沙丘随处可见;而在身后,桃山林场20多米高的落叶松林郁郁葱葱、密不透风。
荒漠与青山,桃山林场就像一条清晰的分割线。“这还只是林场的一部分,我们160多万亩的林地绵延一百多公里,将风沙牢牢锁在了塞外。”赵久宇说。
走在石人梁营林区山腰的林路上,一片开始泛*的“草原”引起了的好奇。“这里原来也是一片林地,是我们皆伐时留下的。你仔细看,三年前栽植的樟子松现在有四五十公分高了。”赵久宇告诉,这片林地是木兰林场皆伐时代留下的“伤疤”。当时,林管局每年有8万多立方米的皆伐指标。大面积皆伐虽然可以“多创收”、“现得利”,但大树全砍掉了,新栽植的林木短期又难以长大,无形中减弱了防风固沙效果,也给水土流失带来了隐患。
“我们毅然摒弃了这一经营模式,宁可当下吃些苦,也要主动压缩皆伐方式。现在林场选择了以育林为目的的间伐、择伐作业方式。这样既不会对森林造成严重的破坏,又可以形成多层次、多树龄、多品种的林地生态,增强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赵久宇介绍说。
伐优改伐劣,让屏障更加坚固
改皆伐为间伐,不仅使木兰林场损失了当前的利润,更让林场工人们工作量倍增。
“一个山一个山地转,一棵树一颗树地看,就是为了选出留下来的优质木材和要砍掉的残次木材。每棵树是留是砍我们都要逐一做上标记。”在木兰林管局燕格柏林场,刚刚巡山归来的林场工人陈健对说,他的主要工作是给树型好、生长旺盛的“目标树”系上红绳子。影响“目标树”生长的树木以及林地里的残次树木入冬后会被砍伐。
“这两年,我们改‘伐大砍粗’为‘伐劣留优’,一方面给优质木材释放出更多的生长空间,同时又使山林整体质量不断提升。”园林专业毕业的陈健对砍树的道道深有体会。
3年来,木兰林管局减少因皆伐消耗的优质森林资源16万立方米,培育优质高价森林30万亩,增加林木生长量15万立方米。
近自然育林,让资源永续可用
顺着桃山林场一路西行,8月12日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木兰林管局五道沟林场。“这条小南沟往西北十多公里就到了浑善达克沙漠的边缘地带。”场长原民龙指着山场的一个作业断面说,三十多公分的腐殖层下就是沙土。林地一旦被破坏,很容易使风沙卷土重来。
活一棵树,固三尺沙。近年来,五道沟林场将管理重点放在了对矮林的培育利用和转化上。“这片林子是山杨和白桦混交林。八成以上的林木是自然萌生的。我们给这样的林地叫矮林。矮林材质差、生命力弱,我们一方面通过间伐去除贬值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天然更新和人工栽植补漏,逐步将矮林转化为中林、乔林,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和防风固沙能力。”原民龙表示,他们实行的近自然育林模式,着眼于森林的永久性利用和长远利益的获得,“留得对、育得好”,使林木蓄积量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生态功能稳步提升。
“十二五”以来,木兰林管局累计造林10万亩,成活率达到了98%,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活。4年间,他们完成森林抚育46万亩,超过十几年任务总和。林场资源整体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为永续利用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