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高州
高州中学的全称是“广东高州中学”,挺拽的。民国时代,它是省立高州中学。那时,年,高州中学附属小学毕业证长这个样子。
一个人在一座学校上课无非也就几年时间,一个学校对于一代代人却可以走得很长,很久。往往回顾高州中学的历史,所有人都会从一个书院谈起。
南岳书院
隆庆3年(年)
广东高州中学的前身,为明代隆庆3年(年)高州知府吴国伦创办的南岳书院。
人物简介
吴国伦,字明卿,兴国人,进士出身,“后七子”(明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的并称)之一。其人“少有隽才,于书无所不窥,为文落笔千言立就,尤长于诗”。适岛夷——倭寇侵扰高州城,吴国伦率领军民抗岛夷,获胜,把倭寇直驱至里麻。为民拥护。
南岳书院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经历了改建、重建。渐渐地,高州有了一群书院。
就高州的书院而言,有据可查的有清康熙36年高州知府郑梁、茂名知县钱以垲相继建立的三至书院,康熙38年茂名知县钱以垲建的安乐书院,康熙51年茂名知县孙士杰建的敦仁书院、近圣书院和观澜书院。到清末,高州除了府办的高文书院,县办的三至、安乐、敦仁、近圣、观澜书院外,还有高明、朋来、茂山、四水、东津、拱极、墨池、笔山、参天、潘江等书院。能称为书院即有山长、有学生、有课程、有经费足以维持者,其时只有府办的高文书院,县办的近圣书院、敦仁书院和乡办的梅坡书院、南宫书院。
作为郡学,南岳书院的地位是不变的,只是名称改了几次,学堂改建扩建了n次,万历40年,改名笔山书院;康熙48年,改名敷文书院;嘉庆6年,改名高文书院。
光绪15年(年),帝师翁同龢为高文书院题匾“敬业乐群”。题楹联曰:“学有根基培养坚时乃担得圣贤许多事业,士先器识源流贯后方做成民物莫大文章”;为内堂题匾,曰“高堂”。内阁学士、时任广东学政翁方纲书写内堂楹联。
要知道,当时多少人出重金购买翁同龢的书法,都被他以曾为两帝之师,不便卖字为生而一概拒絶。可惜的是,他为书院大门、内堂所书所题之匾不知何年湮毁。
不过,除了强调自己血统高贵,高州中学从未把南岳书院的历史年头算入到学校建校年龄上去。这一点,高州中学的自信底气可见一斑。
今天说所的建校周年,其实是从年算起的。
彼时,有识之士多方寻求救国之道。有人主张改革教育,学习西学。中国出现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其后两湖总督张之洞等奏请停止科举考试,兴办学校。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
光绪29年(年)春,高雷廉巡道吴永与邑绅士江慎中、周廷劢、梁宗矩、李维寅、李崧年等筹备建立学堂,议决将高文书院改建为高郡中学堂。
由府库拨款两充建筑费。以附加六邑钱粮每升2文,并原书院膏火、田、租、海防、屠捐等拨充常年经费。派江慎中、周廷劢(茂名即今高州市人,前清举人)和李培森(字植阶,茂名即高州市人,前清廪生,他一直在高州中学任文牍员,负责图书馆工作,到年)等管理建筑事宜,建筑礼堂和东西楼。是年6月兴工。并报请学政。是年11月接获“准立案改制令”。
年7月修建扩建学舍竣工。继续筹备各项事宜。高州知府英麟主持招生,委任江慎中为监督。招新生名。
光绪31年(年),农历2月初十日(即新历3月15日)开学。新生人,分3班授课,先补习高小课程。暑假前举行甄别试,不及60分者,编为预备班;及格者编为甲乙两班,修习高小课程。
就这样,从那时算起,年,建校周年啦。
小八卦
宣统元年(年),是年第一届高小毕业,乃本校毕业最先之一班。毕业生22人。未获毕业的15名学生留校补习。^_^哇哈哈哈哈哈~~~
宣统3年(年)年初,甲、乙班毕业。此为第一届中学毕业,毕业生63人。
这一年,奉命更名为“高州官立中学”。招生1班,编为己班。
此时的课程设置为:
己班(一年级):修身、国文、英文、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
戊班(二年级):修身、国文、英文、历史、本国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
丁班(三年级):修身、国文、英文、历史、地理、算学、化学、图画、体操。
丙班(四年级):修身、经学、国文、英文、历史、地理、算学、物理、法制理财、图画、体操。
每个学生学科成绩统计分为7栏:
1、学期试总分;
2、学期试平均分;
3、原有临时考试平均分;
4、临时考试合计分;
5、学期总平均分;
6、旷课应扣分;
7、扣实分数即学期分数。
操行分甲、乙、丙、丁四级。
也就在这一年的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者在武昌起义,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是年干支纪年为“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在这一批毕业生中,有两个代表人物。
乙班学生丁颖,茂名县今高州市人,毕业后考取国立广东高等师范等校博物科,毕业后考取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公费留学生。学成归国,从事水稻良种培育研究,年后,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今之院士)、全国人大代表,东德、前苏联授予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捷克斯洛伐克授予农业科学院荣誉院士。
甲班学生林砺儒(原名林绳直),信宜县人,考取公费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归国后先后任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长、文理学院院长等职。建国后任政务院教育部副部长。年,教育部直接拨给高州中学一批理化实验仪器和药品。年来信指出:高州中学,年开始筹办年正式开始上课。校龄应从年起计算。
有人问,何谓立教年?
比如去年11月23日,“广东实验中学迎来了立教年,立校90周年的喜庆日子。”
据报道,那次省实校庆与往年不同,往年只有1个校庆年份,但是该年则明确“立教年、立校90年”。对此,广东实验中学校长郑炽钦解释,立教年,主要是因为中国教育史上认定,从年中国清政府的首批留美幼童在如今的省实初中部学习,省实初中部已从广东贡院变成一个教学机构,所以把年定为立教元年。后来省实有过很多历史沿革,其中一个沿革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广东大学附中附小,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所以把立校元年定为年。
那么就有人推算了,高州中学立教年,那么立教元年就该是元代大德八年。至于如何确认的,你可以先保持疑问,待校庆日亲临生日趴揭晓!
咱继续~
年(民国2年)6月奉命改校名为“广东省立高州中学”。年(民国15年)又奉令改校名为“广东省立第九中学”。此时学校虽名为省立,经费仍然由地方筹集,主要是各县的钱粮带征(似今之教育附加)。按规定每征米1升,附加钱2文。此项带征,由各县直解本校交割。经费的另一来源是学费。自是年下半年(8月)起,学生一律交学费,每生12元。这一年实收千零文,支出千零零9文,入不敷出。
直到年7月,省政府开始直接给高州中学拨款,体现了“省立”的性质。但仍收学费:高中每生每年20元,初中每生每年12元,分两期缴交。
年4月奉省教厅第号训令,又将“广东省立第九中学”改名为“广东省省立高州中学”。
说到这里,你很好奇习惯白话交流的高州人在那个时代是怎么学习普通话的是不是?
在当时,是要修国语的。这不同于国文,国文修7个学时,国语修1学时,显然花费功夫都不一样。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一套学习北京话的注音字母,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施行。此套注音字母后被国民政府改为注音符号。年全国人大批准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此方案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建国前称“国语”,建国后称“普通话”。
年毕业生廖盖隆于7月奔赴延安后,先后在解放日报社、新华通讯社、中共中央宣传部、中联部工作,曾任朱德政治秘书,毛泽东著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史研究室专职副主任,中共*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他对母校十分关心,即使是晚年,北京校友会每年开会必到会,每逢校庆,必有题词。每出版著作必送一本给母校。母校90周年时,他亲笔写了小传在专刊上发表。
瞧瞧这位毕业生是怎么给母校庆祝校庆的~
年广东省教育厅行文将高州中学命名为广东高州中学。
年,难以避开文革话题。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学生停课闹革命和外出大串连,学校领导和许多教师被批斗,学校处于瘫涣状态。从校长到教师三十多人被诬为特务集团,覃恩汉副校长被迫自杀身亡。年秋66、67、68三届高初中学生毕业。全体教师赴南塘公社,参加全县中学教师清理阶级队伍学习班。
年县革委下令解散高州中学。
高州中学解散后,大部分教师被遣往马贵、深圳、大潮、泗水、环城、云潭、东岸等新办中学任教,被抢剩的图书、仪器等被瓜分给新办中学。学校改为高州县委第二招待所,协中学舍、珠光阁、卢家学舍、文学馆等划归房管部门,租给一些单位作职工宿舍,儒宗教工宿舍被县广播站占用,古建筑瓣香楼被毁,同寅堂被拆,原规划作高州中学新校址的用地划给新办的环城中学,……这,师生痛心,人民叹惋。
省立重点中学广东高州中学在高州消失了!?
不!高州中学没有消失。极左路线、极左政策可以解散高州中学,但抹杀不了高州中学的光辉历史,也抹杀不了高州中学的神圣形象。在高州中学教师的心中,在高州中学校友的心中,在高州乃至粤西人民的心中,甚至在广东省教育厅的中学名録中,高州中学还存在,永远都会存在!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我随湛江地委的领导参加高州县一次三级干部会议,进到县委第二招待所,进去一看,我发呆了。这是我的母校?!校长,老师,你们在哪?看到这一切,一下子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我没想到,在那,我遇到了老校工冯文汉,他竟然还能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他见到我动了感情,对我说:你不要太过伤心,高州中学还存在,迟早会恢复的。你知道吗,全城、全高州的人,都说高州不能没高州中学。屈伟昌校长、梁广鉴校长在哪里,钟竟达主任在哪里,陈文昭、卢开隆、梁镇文、莫世光等等老师去了什么地方,冯文汉都一一告诉了我。冯文汉知道我在湛江地委机关工作,很认真又似乎很有期待地对我说:我在这里守着高州中学,你在地委上级机关,多给高州县委做些工作,早点恢复高州中学。我当时不知道高州中学何时能恢复,但我认为像冯文汉这样对高州中学的情结,就是高州中学永存的象征,也是推动高州中学复办的巨大力量。
——高州中学届校友
我当时知道恢复高州中学在高州县委、县革委中有些阻力,他们有些人认为高州中学校舍作县委会议招待所相当的理想,特别是招待三级会议,很好用又很好管理。
就恢复高州中学问题,我与郑志辉同志通过多次信,也交谈过多次。郑志辉同志对我说过,在恢复高州中学中,真正对他触动大的是以下几件事:一是郑志辉同志上街理发,理发师傅认出他,一边理发一边向他提出要求恢复高州中学;二是县教育局领导带领中学校长去北京参观学习,没太多效果,但屈伟昌校长带人去北京,却被高州中学校友们安排住地,并参观北京大学等单位,参观学习的收获甚丰;三是高州中学校友对母校、对高州的感情令人感动,北京、湛江、广州等地校友均反复向县向省陈述恢复高州中学的意见和建议,很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气概。
在恢复高州中学的过程中,在高州出现过另址复办高州中学的意见。我听人说过,县里有些领导曾反问,为什么不可以在别的地方恢复高州中学,为什么一定要在原址,难道那地方有风水吗?
据我所知,高州县革委会确实给湛江地区革委会呈了报告,拟在高州一中校址复办高州中学。当时湛江地区革委会主管文教工作是罗道让副主任,罗副主任曾向我询问过高州中学的情况。就我记忆湛江地区革委会没批准高州县革委会的报告,也即不同意以高州一中校址复办高州中学。
其实,高州中学原址有没有风水,没有人说得清。但高州有学砚塘、笔架山、挂榜岭等地名,又建有文笔塔,这些都是很有文化底藴的东西,至少也表明高州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在学砚塘畔兴建学堂,诞生高州中学,其历史意义深远,所以高州中学的教师和学子对高州中学及其学砚塘都有割不断、打不散的情结。提出以高州一中校址复办高州中学不合情理,甚至可以说是荒唐的。高州一中也是一间有历史有质量的完全中学,哪有以高州中学去伤害高州一中之理?
在这个问题上,原高州中学的领导和教师顶住压力,坚持在原址复办高州中学。特别是屈伟昌校长,他坚决地向县委、县革委领导表示,要原原本本恢复高州中学,决不接受恢复高州中学的任何折衷方法。听说,屈校长后来也因此不再参加高州中学复校筹备工作了。
再后来,高州中学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屈伟昌回高州中学当校长。
——上述校友
复校时的开学典礼上。
复校时师生整理校园。
高州中学旧校区(高州中学初中部)学砚塘。
高州中学旧校区图书馆外景。
高州中学旧校区全景图。
高州中学旧校区一角。
新校区(高州中学高中部)动工前坡地原貌。
新校区动工典礼。
当年,新校区搬迁时的校园概貌。
说了很多,可不是读3年书读得完一个学校的丰厚历史的。
再过10天,我们就要说,广东高州中学,岁生日快乐了。
人文高州君记得,校庆这天,高州中学饭堂加菜!一人加一个鸡翅^-^!
注意注意,年3月8日,广东高州中学举行立教周年、立校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上午9时在高中校区体育场举行庆典大会。
校方表示,值此盛典,诚挚邀请广大校友、各界宾朋躬亲莅临,畅叙情谊,同绘蓝图。
有意参加盛典的校友请报名联系主办方。参见图中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