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昔日开府地千载传薪火
TUhjnbcbe - 2023/4/6 22:09:00
甘露聚糖肽副作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231296.html

长坡旧城村城墙遗址(修复后)。

冯章摄

冼太诞辰民俗活动。

旧城冼太庙屋顶局部。冼世棋摄

旧城村出土的陈仓米。陈冬青摄

长坡旧城冼太庙门前一池碧绿塘水,绿树环绕,石狮矗立。这座坐落在高州长坡镇旧城村的庙宇,古瓦旧砖,陈木固梁,历经岁月的洗礼,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旧城村拥有两个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个是电白郡(县城)旧城遗址,为南朝梁代所置电白郡以及隋代所置电白县治所;另一个则是长坡旧城冼太庙,因其是已知兴建年代最早的冼太庙,故有“中华第一冼太庙”之称。高州冼太庙留存的《重修谯国冼氏庙碑》记载:“冼庙在府旧治,今电白堡,相传建于隋……成化四年,盗充斥,府迁至茂名,庙随而南。”高州冼学研究会会长张均绍认为,明嘉靖年间,冼庙随府治而迁,长坡旧城冼太庙从电白堡(现旧城村所在地)迁移至今天的高州市区城东门潘坡上,庙名也变为高州冼太庙。

长坡旧城冼太庙大门刻有一联:“威镇边疆,流芳百世;恩施岭表,纲目三书。”该联表达了当地民众对冼夫人及其功绩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重修谯国冼氏庙碑》记载,长坡旧城冼太庙建庙后每年春秋两祭,官府均会派官员前往主持祭拜,可谓纪念冼夫人的官庙。至今,当地仍保存有冼夫人诞辰祭祀、劏牛会等纪念冼夫人的民俗。

府治迁,则冼庙迁

长坡旧城冼太庙位于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据当地村民说法,旧城村古时又称冯家村,是冼夫人与冯宝后代的聚居地之一,村民多数姓冯。这里的百姓世代沿袭在长坡旧城冼太庙、冯宝公祠拜祭先祖的习俗,并参与由官府主持的在长坡旧城冼太庙的祭祀活动。

“相传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是冼夫人与冯宝后代生活的地方。旧城村从南朝梁代置电白郡(县)至明成化初,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因此官府选择在旧城修建冼太庙。”张均绍介绍。

村中有一项技艺被列入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或可说明冯家村与冯宝家族的渊源。“冯家村的祖先从北燕(今沈阳北票)迁徙而来,高凉胡琴传统制作技艺随冯氏家族的祖先来到高凉,后在旧城村落地生根。”广东省群众文化专业副研究馆员、副教授周泽明介绍,旧城村生活着冯冼家族的后人,经高州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实地调研,古粤西地区并无胡琴,在冯家村传承下来的胡琴技艺很大可能是北燕时期由冯氏祖先传入。

“长坡旧城冼太庙坐落在冯冼后人聚居地的旧城村,在官府与普通百姓心中均占有一定地位。官府主持重建,民间也积极参与修缮。”茂名市冼夫人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冼世棋说。

如今走进庙的中殿,可见殿上悬挂着刻有“慈佑”二字的牌匾。“清同治年间,官府牵头召集乡绅集款维修长坡旧城冼太庙,广东巡抚郭嵩寿上疏奏请朝廷敕赐冼夫人及部将封号,并拟请封号“准择裔奉祀”(选择冯宝后裔所在奉祀)。清朝同治皇帝同意其奏请,加封冼夫人“慈佑”封号,并加赐一幅“慈佑”镶金边加封牌匾到长坡旧城冼太庙中。”冼世棋介绍,原匾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今庙中所见是由后人依拓版复原的牌匾。

长坡旧城冼太庙坐北朝南,共分为三进,使用抬梁与穿斗式混合结构,各殿之间有天井相隔,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岭南建筑。

据明代万历年间《广东通志》记载,明朝成化年间,高州治所从旧城迁往今高州城,冼太庙随之南迁。至明朝嘉靖年间,高州知府石简新建冼太庙(今高州冼太庙)于高州城东门潘坡上。其间,长坡旧城冼太庙一度荒毁,至明朝万历年间,高州知府欧阳烈访旧址而重建。此外,长坡旧城冼太庙中有碑文记载该庙清朝同治二年曾接受捐资重修。

如今,旧城冼太庙依旧保留着明清时期主体构造,许多雕饰十分精美。“抬头仰望可看见殿顶上的众多脊饰。殿脊饰有人物、动物等浮雕。正殿脊上的双龙戏珠脊塑灰雕,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双龙戏珠灰塑之一。”冼世棋说。

遗存文物可追溯至魏晋

现存旧城冼太庙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但庙中所藏的文物,多数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

庙前殿的右侧,陈列着一排在旧城村出土的历史文物,有砖、瓦、陶器等。其中,一件瓦当残件十分显眼,外观呈浅灰色,印有一清晰的凸纹兽面图像,浓眉凸眼,长牙露齿。

“出土的两件兽面纹瓦当残件,与廉江龙湖城址发现的唐代兽面纹瓦当极为相似,从它的质地、尺寸、风格来看,应是唐代甚至唐代以前的产物。”高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冬青说。

陈冬青介绍,当地出土的陶罐多数为直口平唇,口沿外撇,溜肩鼓腹,平底,肩部四耳或两耳,颜色有青灰色和红褐色两种,皆不施釉。根据其器型和装饰,这些陶罐最早可上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晚也不晚于唐代。

在陈列的一系列文物中,陈仓米最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陈仓米实为碳化后的稻米,主要在村民冯敏元家中地下挖出。“陈冬青表示,陈仓米的出土说明过往旧城曾设有粮仓储存粮食,是旧城在古代处于人类活动的政治经济中心的一重佐证。

距离旧城冼太庙米之外,有一处近年重新翻修的城墙。城墙矗立在旧城村的村口,由砖砌而成。从城墙的古朴坚实可遥想从前城池的气势风貌。

旧城村城址遗迹,城墙四面各开一门,整体呈“回字形”,其间有护城壕沟。城墙最初是用黄泥逐层夯筑而成,相传唐代开始在夯土层外砌以青砖加固,现存城墙多为明清时期砌筑。历数百年,城墙多已坍塌,但整体遗迹清晰可辨。“旧城村的城墙遗址、护城壕遗迹显示,这里曾是一座较有规模且设施齐备的古城池。”陈冬青说。

陈冬青认为,从旧城村出土的文物、城墙遗迹、古窑址等来看,旧城村的历史最远可追溯到魏晋、唐宋时期。根据残存的明清城墙建筑遗迹来看,明清时期旧城村也是一处政治经济中心。

三大习俗世代沿袭

旧城冼太庙中殿右侧,有一对铜鼓架仿制品,并挂有一对铜鼓。“相传冼夫人每次领兵打完胜仗后,会宰牛庆功,并把牛头挂架子上,让功劳最大的将士来取。”冼世棋说。

“冼夫人是惜将爱才之人。现在还在举办的劏牛会等民俗活动,也是当年冼夫人治军留下来的习俗。相传当年冼夫人有甘和、祝兴、盘石三名得力先锋,每次出征前都要宰杀一头牛让先锋饱餐一顿,因此屡屡得胜。”冼世棋介绍,每年冼太诞辰后第三天,长坡旧村村民从村中选取一头肥壮黄牛,在长坡旧城冼太庙内进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牛头会供奉在三大先锋神帐前,以纪念当年三名先锋英勇杀敌。

“每逢民俗活动举办之际,冯冼后人都要齐聚一堂,邀请各地宗亲,沿袭世代传统,纪念我们的先祖。”冼世棋说,旧城冼太庙民俗活动除了劏牛会,还有高州地区家喻户晓的冼太回娘家、冼夫人诞辰。

“相传冼夫人生前,每年生辰前后都会抽时间回娘家探望父母及兄弟,以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冼夫人逝世后,雷垌村村民就在冼夫人诞辰节前10日,为冼夫人定做衣裙,从冼夫人夫家长坡旧城冼太庙迎接冼夫人,回雷垌探娘家。而这一习俗也成为长坡旧城冼太庙和雷垌冼太庙之间独特的民俗活动。”冼世棋说。

每年农历十一月廿四,长坡旧城冼太庙都会举办冼夫人诞辰祭祀。冯宝冼夫人后裔联谊会秘书长冯博文介绍,每逢长坡旧城冼太庙举办冼夫人诞辰,都会邀请各地冯冼宗亲前来庆贺,冼夫人诞辰是冯冼宗亲联系团结的重要纽带,促进宗亲之间的交流,提升彼此的认同感,集聚宗族力量传承冼夫人的“好心精神”。

“长坡旧城冼太庙的民俗活动是当地纪念冼夫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长坡旧城冼太庙本身相辅相成,凝聚了后人对冼夫人精神的崇敬与传承,未来应得到更具长远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冯博文说。

参考文献

《冼夫人文化全书》(第一卷),白雄奋、吴兆奇、李爵勋著

《寻找冼夫人足迹》,张均绍著

《隋书·列女·谯国夫人》,魏征主编

■守护者说

茂名市政协文史专员、广东省冼夫人

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何火权:

传播冼夫人文化

要更接地气

弘扬冼夫人“好心精神”,挖掘冼夫人文化,发展“好心文化”离不开扎实的群众基础。如何让发扬冼夫人精神、传播冼夫人文化在群众心间生根发芽,是当前发展传承冼夫人文化的重要课题。

如今,已经有电视剧、舞台剧、动画片、书籍绘本等多种文化载体来传播冼夫人文化,反响良好。其中《好心宝宝之冼夫人》于年3月入选“年度省(区、市)、中直单位获广电总局季度推荐播出的优秀电视动画片目录”。此外,古装史诗剧《冼夫人传奇》也于年2月8日正式取得发行许可证,相信也会很快开播。

发扬冼夫人精神、传播冼夫人文化,需要发动广大群众创新思维,使宣传方法方式更具新意、更接地气。未来可考虑举办围绕“长坡旧城冼太庙”主题的文化创作活动等,增强群众的互动性,提供群众创新发展冼夫人文化的平台,将创新成果辐射开来,更好地发展冼夫人文化。

■故事

冯宝公祠

与冯冼联姻

冯宝公祠位于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长坡旧城冼太庙右侧,与长坡旧城冼太庙以回廊相连,为纪念南朝梁陈期间的高凉太守冯宝而建。

陈永定二年(公元年),冯宝病逝,冯家村内的冯氏族人为其建祠奉祀。在冯宝公祠内,陈放着冯宝以来历代冯氏先人的牌位。而冯宝公祠吸引着岭南地区的冯氏族人前来寻根问祖。冯宝公祠有门联“高凉世胄,谯国家风”,是佛山地区的冯氏寻根团来到旧城村寻到冯氏族根后,由冯氏家族中的书法家冯锦先所书赠。

南朝梁代,北燕皇帝后裔冯融任罗州刺史时,为了取得地方百越民族的信赖,顺利推行王朝政令,便寻找地方势力支持。当他知道冼氏是高凉地区越人首领时,便为当时担任高凉太守的儿子冯宝下聘。冯冼联姻后,冼夫人协助冯宝处理政事,约束本宗族人,自觉遵守王朝法令。从此,没有人敢违法纪,王朝政令在俚人地区顺利通行,岭南地区出现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

■印记

陈仓米

在旧城村中出土的文物中,陈仓米常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陈仓米是当地人称呼的俗名,其本名应该是碳化稻米。碳化稻米是一些散落在地下的稻米经长年埋藏碳化而成。旧城发现的碳化稻米色黑而坚硬,混在泥土中,需逐层淘洗才可得。陈仓米早在清末光绪年间就有出土。当时以村民冯敏元家为中心地带,出土的陈仓米埋藏范围约平方米。村民冯敏元三代都曾挖出过陈仓米,至今在旧城村出土的陈仓米重量达余斤。

当地传言,地下埋藏的陈仓米是冼夫人治军时的粮仓米,陈仓米煮水可治瘟疫和痢疾。据清光绪《茂名县志》记载:“电白县旧城中有夫人城……又土人掘地经得窖有米坚如石,煎汤服亦口治瘟病,相传为冼太陈仓米。”

陈冬青表示,陈仓米的历史年份尚未得到科学考证,但大量陈仓米的出现,可说明旧城村过去曾是储备粮食的战略要地。

总策划:张俊华

策划:陈戈刘俊

统筹:刘栋铭

采写:苏斯铭

1
查看完整版本: 昔日开府地千载传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