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广东高州工匠在民间,66岁苏贞珍从业42
TUhjnbcbe - 2023/6/9 21:10:00

每天早上8时许,简单打理完家里的事务后,家住高州城区南关的苏贞珍就骑车来到4公里开外的高州市联合玉器厂,开始了一天的玉雕工作。中午,她会在厂里简单吃点午饭,然后继续工作。

高州市联合玉器厂,一间至少有五六十年历史的老牌玉雕厂,它的数十年风雨见证了玉雕行业发展的历程。高州联合玉器厂后来改制转为私人承包,近几年更是只剩下老板及几个工人。厂区位于城区一隅,简陋的厂房,偶见杂草丛生,如果不是走进车间,见到依然火热的精雕细琢场面,很难想象这里就是一间正常生产的玉器厂。

24岁从业,为玉雕付出了大半生

年,苏贞珍24岁。“当年可选择的职业不多,农村人都在家里干农活,我们生活在城里的,就要千方百计找工作。”为了养家活口,在朋友的引荐下,苏贞珍走进了高州市联合玉器厂。

“在物资缺乏的年代,玉器厂的效益说不上好,由于工作辛苦而环境又差,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回忆起当初的选择,苏贞珍感慨诸多,“这么多年来,从事玉雕都是勉强可以养家糊口,并没有外人所认为的高收入。说到底,这仅是一份普通的职业。”

刚开始当学徒的那些年,苏贞珍只拿20多元月薪,也曾因为工作环境差及辛苦,而产生改行的念头。一件玉雕作品的问世,是一个长期的多工序的过程,以前是手工刨割成型,对手的伤害极大,粉尘又多,工作的时候要带着厚厚的口罩,车间里总是充斥着各种切割打磨所产生的噪音,如此工作环境让不少学徒半途而退。

苏贞珍回忆说,由于生活所迫,她克服初期的不适,坚持了下来,慢慢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也得到了师傅的认可。几年过去,她终于能独立完成师傅交付的作品了,告别了学徒生涯。

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艰难

一件玉器成品,就是一件高大上的艺术作品,栩栩如生的外形,摸起来光滑闪亮,愉悦人心,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然而,一件玉雕作品背后,却是一块形状粗糙的玉材经过机器粗刨割,人工细刨割,雕琢再雕琢,历经一年半载雕琢而成的,背后的艰酸可想而知。

走进玉雕车间,一股切割的粉尘味扑鼻而来,继而是所见之处尽是灰尘。一张方桌上,摆放着玉材或半成品,玉雕师坐在一边,手里拿着电动打磨枪,戴着厚厚的口罩,头上方是一盏垂挂下来的节能灯泡。苏贞珍跟她的同事们,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生活奋斗着,曾经青春正茂,如今已年过花甲。

为了展示一件玉雕作品的过程,苏贞珍首先带记者来到玉器厂外面,这里有一堆杂乱堆放的玉材,看起来跟普通的石头差不多成色,像是刚卸车的一堆石头。拿到师傅交付的图纸,苏贞珍就根据作品的大小及形状来选择玉材。玉材的外形跟图纸相差一般比较大,第一步就要用机器进行粗加工,将明显可见的多余部分切割掉。

“选材和粗加工只是开始,接下来需要人工打磨,边打磨边加水,一个上午下来,往往感觉腰酸背痛,手抬起无力。”重新回到工作台边,苏贞珍指着眼前的一件半成品告诉记者,这件半成品已经足足打磨雕刻了近半年,每天辛苦几个小时下来,往往只进展一点点,非常考验定性和耐力,稍有心烦气躁就难以进行下去。玉雕,意味着跟粉尘和水打交道,需要不停地打磨雕刻,为避免张力太大而需要不停加水,一到冬天天寒地冻,玉雕师的手就变得粗糙开裂。

“我们这个行业唯一的好处就是相对自由,状态不好的时候需要停下来休息,有时家里有事可以回去处理一下。”当记者问及所从事玉雕行业有什么与众不同时,苏贞珍略作思考,她称这个行业越来越少人愿意干了,老板也不敢像其他工作那样打卡考核,只要不影响总体进度,上班下班早点或迟一点都没所谓。“我们也算是半个艺术工作者,需要自由和灵感,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玉雕行业不景气,后继乏人

据苏贞珍回忆,她从事玉雕42年以来,该行业似乎从来没有过比较长久的辉煌时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物资缺乏,人们以解决温饱为主,没有精力去追求艺术,更没有闲钱去收藏艺术品。

“八十年代初有一段时期业绩比较好,工资加上奖金一个月有多元收入,在各个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上收入了,那时候好多人想进厂。”如今的苏贞珍,虽年纪大了,但精力还可以,且经验丰富,每个月收入约0元左右。“外面人以为我们工资很高,其实玉雕行业也不容易,一件作品周期太长,需要的石材和人力成本较大,市场消费能力又时好时差,我们玉雕师的收入也就上不去。”

“我们厂两三年没有新来的学徒了,以前有学徒过来学习,但坚持不下去,都纷纷改行了。”苏贞珍说,现在厂里共有十人左右,年纪最小的都有四十多岁了,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坚持的人,都有放不下的情结

玉雕师是艺术工作者,执着于艺术,孜孜不倦,乐在其中,能够坚持下来的,都对所从事的职业情有独钟。“我们职业虽然辛苦,工资也不高,但看着一块玉石头,经过自己的双手,慢慢变成一件艺术品,其中的美妙只有自己能体会,充实而满足,这个时候就不会觉得工作累了。”在车间里,谈及所从事职业的感受时,玉雕师们都深有感触,对玉雕,他们都有放不下的一种独特的情结,这也就是苏贞珍虽然66岁,仍然发挥余热,挥汗于对玉雕艺术的追求。

“一件玉雕作品,我首先在图纸上设计出来,然后交给徒弟选材雕琢雕刻,在雕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种变化随意发挥,只要保持创意和主题不变就可以。”高州联合玉器厂负责人、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高光烈对员工比较放心,平时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高光烈虽年逾70高龄,但仍然坚守玉雕一线,玉器厂改革后,他便承包过来经营。他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不放弃,就坚持把厂办下去。”

“从事玉雕那么多年,我非常荣幸遇到一位好师傅,他一直亲力亲为,陪伴员工坚守一线,鼓励创新,让我们自由发挥艺术才能。”说起师傅高光烈为人及艺术造诣的影响,苏贞珍认为,作品如人品,跟对了一个好师傅,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好作品产生。(完)

来源:茂名晚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高州工匠在民间,66岁苏贞珍从业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