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孩子刚上一年级就会煮面条
TUhjnbcbe - 2023/9/1 20:48:00

9月1日的开学仪式上,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学期。

钟家健摄

老师带着绘画班的学生在校园内写生。

受访者供图

高师附一小非遗进校园。邱茜摄

高文小学学生在家练习包饺子。钟家健摄

长坡中学把劳动实践课与农业体验相结合。严兴洲摄

“我爸妈带我去果园摘荔枝、葡萄,自己摘格外好吃。”“家里小风扇坏了,我跟哥哥一起修好的。”……9月1日,高文小学新学期开学,几个学生聊起自己的假日时光,收获满满。

与新学期一起热闹起来的,还有劳动课成为中小学独立课程这个话题。“虽然年年开学都有大扫除,但是开学典礼上直接点明劳动课的重要性,这还是第一次。”高文小学党务专干钟家健说,与以往的开学不一样,今年高文小学在开学典礼上,除了疫情防控、思政教育、文明行为等,还特别增添了开学季劳动教育动员内容。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今年9月1日开学起,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多种劳动技能将被纳入课程。在高州,不少学校早已先行探路。在高州市高文小学、长坡中学等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早已起步,不断摸索适应本地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校有哪些劳动课程的探索实践,城市和农村开展劳动课程有何不同,如何将劳动课程做深、做真、做精?

●叶洁

提前探索

一节讲授课

一节实践课

一年级的小朋友会择菜,三年级的小学生会做汤,中学生能修简易电子设备、蒸鱼炖肉……以前社会公认的中小学生就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现在活脱脱成了生活“小达人”。

“做梦也想不到,家里孩子刚上一年级就能煮面条。”高州市高文小学三(2)班林可可家长说。

年9月建成招生的高文小学还属于新校,但从创办之初就把劳动教育内置入办学理念中。学校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开展跨学科劳动教育和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该校开发了校本劳动教育课程,融入高州本土元素。通过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体验劳动价值。

“高文小学保障每周至少开设一节劳动课。尽可能落实每周一节讲授课,一节实践课。”钟家健介绍,在探索中该校以创建活力劳动课程为宗旨,打磨出生活、劳作、服务、非遗教育四大板块,构建相对完整的劳动课程体系。

从其活力劳动课程体系可以看到,低年级注重劳动观念的培养,形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观念。中年级注重习惯技能的养成,如煲汤。而高年级则是注重实践锻炼,如电脑编程、缝纫等。

在硬件方面,高文小学设置有完善的功能室、社团活动室、创客工作室、生物园和科普研究基地,供学生实践锻炼。

与城里的高文小学不同,长坡中学劳动实践课则就地取材,把劳动课融入高州特色农业中去。

“现在生活条件普遍改善,学生很少真正参与到农务活动中去。”长坡中学校长蒙国波说。正是看到这样的情况,他在今年春季学期萌生了引导学生进果园的想法,让劳动课真正接地气儿。

“其实劳动课一直都有,但是以前没有达到一个高度重视的程度。”蒙国波说:“从小上到大的劳动课,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除草、扫地、做手工,真正让学校、学生、家长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需要契机。”

家长苦“熊孩子”久矣,“窝里横,在家就是大王”。不少家长感慨,让孩子干点家务活太难,打游戏、看手机精神头特别足,一让洗碗拖地干家务就蔫了。

蒙国波认为,开展劳动教育非常有必要。“不仅是学生,还有一些城里来的年轻老师,也缺少务农的生活背景。”蒙国波说,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师生在共同感悟学习中提升劳动技能。

因地制宜

非遗进课堂

果园学种植

按照新课标,中小学劳动课程共设置10个任务群,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不同任务群分别对应不同年级,渐进式安排课程难度,随学段晋升项目难度逐渐增加,逐步提升技能,并且做好中小学的衔接。

在内容方面,课标要求劳动课程选择应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注重从产业特色出发,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高州是文教之乡,有木偶戏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文小学劳动课探索中,学校结合缅茄雕刻、高州木偶戏开课,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进课堂。通过讲解、演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等多种方式,感受非遗的魅力。

“光靠学校教不行,关键是要回家练习,不然学生就只能是浅尝辄止。”钟家健认为,劳动课进入新课标后,要想方设法打造成精品课程。“那么非遗教育能学到什么程度,达到怎样的结果?很值得我们接下来去探索。”钟家健说。

高州也是农业大市,荔枝、龙眼更是高州农业的名片。长坡中学带领学生进果园,亲自体验垦地、栽种、培育、除草、浇水等环节,见证果树花开花落和硕果累累,体验整个收获的过程。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们紧跟政策,结合高州荔枝、龙眼特色农业,让学生既学习种植技术,感受劳动过程,培养劳动习惯,又能通过荔枝文化了解家乡发展,体验劳动人民的幸福感,甚至能为学校打造新文化品牌。”蒙国波说。

蒙国波坦言,即便学校周边就是农村,要想真正教会学生种植技术和技巧,还有一定难度。“农村学校的优势在于场地和环境,劳动课的瓶颈也在这。”蒙国波说,农民的经验不是上几节劳动课,种种树木花草就能学得会的,需要长期实践。

省人大代表苏育明既担任过城区学校校长,也做过乡镇学校校长,在她看来,城市和农村劳动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很有区别。城市孩子受生活场景的限制,更需要得到体力锻炼,每周有一次到田间地头的机会,去感受劳动是好事。而在农村学校,除了缺少资金外,结合当地特色构建的完整实施方案也最容易欠缺,因此需要更多乡村之间的交流和相互支持。

劳动,作为必修课程回到校园,无疑体现了“育人”这一教育初心的回归。不少受访者认为,劳动课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伸到田间地头脚下踩泥土、身上出出汗,促进师生、家长共建共情,不断锻炼学生体力脑力。

如何激励

发现兴趣点

找到成就感

“学生不爱劳动,没有积极性怎么办?”

“劳动课有专业老师和固定场地吗?”

“劳动课对学生升学有没有影响?”

“会不会流于形式,成为‘家长作业’?”

……

虽然社会各界对劳动课的开设都普遍认同,但在中高考的压力下,仍有一些家长难免担忧。

“表面上看,劳动课似乎是占用了学习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动静分离、劳逸结合,在劳作中锻炼体能,对学习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对于劳动课是否影响学生学习,蒙国波认为恰恰与之相反,还会有促进作用。

蒙国波回忆儿时说,“80后”打小摘野果、捡牛粪,开辟荒地,帮老师开地种菜。回到家里还是劳动,种水稻、种番薯、放牛也不影响学习,自己的成绩还是学校第一名。

据了解,在劳动课实践探索阶段,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的劳动老师。涉及到专业技能的,学校联合相关部门请来专业人士讲授。而对于涉及生活技能的,班主任或生活老师则凭借自己的经验去教授。

“劳动课要求是由专门劳动老师上的。在我们学校,从学校老师中选择劳动课教师,以课题带动课程研究开发,确保每项活动开展前都进行课前教研培训。”钟家健说。目前,高文小学正在逐步培养专业劳动教师。

对于劳动场所,城乡中小学的探索则呈现出明显差异,多数学校现阶段都在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劳动课。在城区的学校往往留出一间教室,让各年级各班学生轮流开展手工制作、烹饪等实践操作。而农村学校在场地方面反而更有优势,可以利用师生家中土地资源、周边农场果园等,深度参与劳作。

根据课程标准,劳动课并不纳入考试体系,但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及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在新学年,高文小学根据劳动课的方案,编写、完善劳动课教材。钟家健介绍学校新思路时说,根据学校情况和地方特色确定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再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最终将实践成果带回学校进行“劳动小能手”评选,基本形成了学校教—家庭做—学校评的模式。

当劳动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就有了强制力。课程一开展便是集体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就高了。

“学生参与劳动课的积极性需要耐心培养。我们将通过分享劳动成果,实物奖励,直观感受流汗结成的果实那种收获感和满足感,让学生爱上劳动,热爱生活。”蒙国波结合此前探索的劳动课实践认为,尤其是文化课成绩落后的学生,通过劳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有了成就感和价值,反而容易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起来。

■声音

省人大代表苏育明:

让孩子在劳动中

成为优秀的人

专门强调独立的劳动课程,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让孩子喜欢劳动,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需要,这个理念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明确下来。

在快餐文化影响下,社会普遍存在什么家务活都是家长包办,孩子很少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去。新课标确立劳动课的独立地位之后,必然会引起全民重视,督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长知识。而独立的劳动课程,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的尊重,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孩子爱上劳动。在劳动中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这应该是劳动课开展过程中明确的理念。

长坡中学校长蒙国波:

做好新教师的

劳动技能培训

新课标把劳动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是十分接地气的,我们一定要严格按要求贯彻落实好。如何激发师生共同劳动、学习成长的积极性?我认为劳动课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既要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也要锻炼劳动技能,不定期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进行检验。我们要求老师率先实践,做好新教师的劳动技能培训,对教授劳动课的老师也要进行评价。此外,还要设置一些奖励机制。

■观察眼

学的是生活技能

增添的是生活底气

与以往大学生还不会洗袜子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如今小学生可以做菜炖汤修家电,足以让人拍手叫好:“谁家有这样一个福娃,可真是捡到宝了。”足见近些年劳动教育对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的重要性,以及劳动课成为独立课堂的必要性。

老一辈学工学农,年轻人扫操场做手工,新生代劳动教育做出了新花样,劳动课一直存在于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新时代劳动教育不限于德育,还涉及教学和综合实践等领域。

劳动课成为独立课程,从小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既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体现,又适应课改需要。在经济下行、就业环境紧张的情况下,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也能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本领。

劳动课学的是生活技能,增添的是生活底气,培养的是吃苦耐劳的品质,形成的是不怕苦不怕累的精气神。

当然,劳动课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可因噎废食。目前,劳动课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需解决的是专业教师和技术指导的问题、资金问题、教学课程设置问题及评价机制等问题,真正把劳动教育做深、做真、做精,让劳动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必修课。

早在年,浙江富阳区教育系统就开始探讨“究竟什么样的劳动课程才是真正需要的?”十年探索,富阳“新劳动教育”已形成富阳模式,着力破解和实践“新”“劳”“育”三个关键字。“新”不仅在于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还通过劳动教育,把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奠定学生的幸福人生。“劳”就是让劳动实践伴随学生成长、成才。“育”就是在劳动中,通过劳动使学生得到真正实在的教育,体验劳动价值,养成爱劳动精神品质。

“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劳动是一门人生课,上的是课,培养的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刚上一年级就会煮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