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高州市宝光街道丁堂村荔园里仍弥漫着荔香,尽管20天前挂红满树的“桂味”荔枝果已销售一空,每天还是不断有新的电商人员前来联系,试图收购该村驰名的扶贫产品“丁堂印象”佳果。
在早些时候的收荔高峰期,驻丁堂村的电商足有数十家之多,收购商络绎不绝,路旁树荫下,临时搭建的果棚中,处处是人们理果、打包装、装运的身影。
丁堂村共种植荔枝亩,其中亩是“桂味”品种。今年,丁堂桂味迎来果园丰产丰收之年。整个收荔季节“桂味”的每斤收购价在12元-18元之间,全村多人单“桂味”荔枝收入可达万元,人均差不多元。其他品种如白糖罂、妃子笑等种植面积有亩,总销售金额多万元。
品牌荔枝成增收主力
丁堂村是省定贫困村。三年多来,该村在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的帮扶下,建起果蔬产业基地,通过良种良法、打造区域品牌、三产融合等措施,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路,贫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0多元,迅速提升到年的0多元。目前,不仅村里的54户名贫困人口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谈及品牌荔枝助力脱贫,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派驻丁堂村的第一书记阮传孟表示,落实帮扶措施时不仅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提升了荔枝的产品质量,还注重品牌培养,注册了“丁堂印象”这个商标,拓宽荔枝的销路,促使农民致富增收。
打造了特色产业后,贫困村的产品链和大都市连接起来了。丁堂创良种养合作社监事何有创称,今年桂味品质好,果头大,颜色鲜红,核小。在过去的20来天中,该合作社每天桂味收购斤到斤,主要销往上海、北京、杭州等地。
走进荔香缭绕的丁堂村,乡村美景映入眼帘,百年古树矗立村边,浓荫匝道,村道8公里、村巷道13.2公里已全部建成硬底化道路。路旁不远处,篱笆墙圈起来的一个个小花园、小果园、绿意盎然,整洁而宁静祥和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一步一景,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
请专业团队拍摄宣传片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丁堂村围绕荔枝构建了“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新模式,整合资源形成规模,积极推进电商入村,逐步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既“输血”又“造血”的产业发展之路。
据阮传孟介绍,通过现代农业信息链,近年来丁堂村还引进了岭丰糯、仙进奉、冰荔等一批高端荔枝品种,通过嫁接技术,丰富和改良荔枝产业结构,提升果品品质。丁堂村产业扶贫重视品牌打造,近年来,成功注册“印象丁堂”商标,并通过了“中国桂味之乡”行业认定。
从年起,丁塘村在扶贫工作队的牵头下,先后与多家电商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让荔枝触网线上销售,还和百果园等大型商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各大中高端市场荔枝指定采购点。目前,丁堂村在全国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抖音上开通了视频号,聘请专业视频制作团队,将村容村貌以及荔枝绿色生态种植生产过程,制成有情节有“温度”的短片,在云端拉近消费者与丁堂村荔枝的距离。
在打造高端鲜果产业的同时,丁堂村打造果品精深加工产业。目前,该村的干果机械化加工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新引进的大型荔枝智能烘干机一次能把公斤鲜果加工成荔枝干。在荔枝高产年,低端品种“三月红”制成的荔枝干每公斤能卖30元至50元左右,收入是销售鲜果的数倍。丁堂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何家强表示,高州乃至周边的桂东、粤西的鲜果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冷储和深加工,将产生几何级的效益增长。
贫困户实现“家门口上班”
引导村民脱贫奔康,必须让其学会在市场经济中游泳,建立能抵御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打造多元特色产业是丁堂村脱贫奔康的有力举措。
除荔枝产业外,丁堂村还在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对口帮扶下打造了百香果、蔬菜两个产业,引进了一系列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对接,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模式运营。村里的贫困户既可以种植户身份参加合作获得分红,又可在扶贫产业基地帮工获薪金,实现“家门口上班”。
今年仅荔枝一项可实现家庭收入超10万元的贫困户何伟告诉记者,他还有3亩多黄金百香果,每年收入1万多元,一家人生活有保障。
已基本完成了“山上果、树下鸡、田里菜”的产业结构的丁堂村,多元帮扶的举措目前继续在推进。前不久,该村又引进“明湖超市”进村,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还依托资源优势,把特色产业资源及时通过大型商超的物流高效实现市场流通。
丁堂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踏上脱贫奔康路的背后,是当地发动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战,汇智聚力的成果。收荔时节,茂名市组织旅游、农业、传播等方面的专家,精心策划了把茂名荔枝推广到西安的活动,以华清池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积淀为纽带,向“大唐古都”的市民展示“大唐荔乡”的魅力。如今,茂名荔枝已成为当地果品市场的热门水果。
数看攻坚之茂名
年至年,茂名市共投入17.亿元,启动实施产业帮扶项目个,带动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
累计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6.1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不到元增加到年的.1元,年均增长40%。
全市累计有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占贫困人口总数的%;有名贫困人口实现退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
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全部解决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3.6万人次。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关家玉通讯员陈庆高、邓锦信、龙步云、林巧文、周翔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关家玉通讯员陈庆高、邓锦信、龙步云、林巧文、周翔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