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工作一样,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就想留个深刻的印象。所以,笔者对自己参与乡村振兴的事情作了一点心路历程的梳理,权当若干年后作为工作回忆的佐证材料,也可以是一种分享吧。
和很多从乡村走出来的人一样,对乡村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或怀旧感,笔者就是其中的一员。自从离开家乡到上海读大学,尔后再到广州工作,笔者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乡村,为什么骨子里还将自己定义为农村人呢?这很可能与乡村某种特殊的渊源有关。
记忆中的乡村,有很多值得怀念的东西:远处望不到边的大山,层层叠叠,一山更比一山高;深蓝幽静的水库,村庄映照其中,水下又多了个一模一样的,小鸭扑通扑通跳进水中的瞬间,也能扭动起腰身来;还有那可爱的小动物成天围着我们叽叽喳喳、咿咿呀呀,天真活泼的小伙伴、朴素善良的爷爷奶奶伯伯婶婶叔叔阿姨、以及好难再寻到味的诱人的食物,露天电影、录像或是全村人围着观看的连续剧,捉迷藏时躲在柴草中的安静,清晰可见的满天繁星,等等,一直挥之不去。
乡村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灵感,给了我勤劳本分的人生观和决不向困难低头的坚韧性格。乡村的艰苦对于人生也是一种经历、磨砺。此番,回到乡村工作,好像“违背”了自己跃出“农门”的初衷,实则不然。确是自己初心不改,梦想依旧,也还在骄傲着毕业前东奔西跑找工作那次和兄弟般的大学同学一同乘坐火车时,望着窗外飞速闪退的乡村,我当时“很有经验”,也“很有成就”地跟城市里长大的他讲了一路一车厢的“乡村故事”。
乡村清苦,几千来如此,乡村苦的原因是贫穷,是没有钱。然而、其实,乡村清甜,几千年依旧,乡村甜的根源是富饶,是一切的源头。所以,我们要改变,为之彻彻底底地改变,不能一直这样的贫穷下去,要将源头的富饶改变成现实的富裕。为此,在取得全面脱贫攻坚胜利的基础上,党中央又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是非常英明的决策。我们是亲历者、参与者、实践者,帮助了村民,也就实现了翻越远处那座大山的梦想;发展了农村,也就改变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兴起了产业,也就摆脱了留不住人的窘迫境地。
努力让中国的乡村尽快富裕起来,美丽起来,人气满满起来。笔者就此,常以“时代楷模”黄文秀说过的话要求自己,“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确实,我们要脚沾泥土、耳贴大地,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从一点一滴入手,知农情、讲农话、贴农心、干农活。而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笔者不由自主地爱上了长流村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本能地抑或使命地关心弱势群体眼中的疾苦和期盼、群众心中的困惑和村里的振兴发展。也暗下决心:一定要为长流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帮助村民群众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