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姓发源地:山东济宁邹城
邹姓总体概述:
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三。
寻根溯源:
邹姓来源有六:
1、出自微子的后裔。据《史记·殷本记》及《元和姓纂》所载,出自子姓,微子为宋国的开国君主,传至宋公时,其孙考父,食采于邹邑(今山东济宁邹城东南),其后子孙以封邑为氏。
2、为蚩尤之后。据《拾遗》所载,蚩尤失败被杀后,其子民被迁于邹屠,其后子孙以地邹屠为氏,后又分出邹姓、屠姓。
3、出自曹姓。据《说文解字》及《姓氏考略》所载,颛顼帝后裔挟(曹姓)建立邾娄国,后被鲁穆公改邾娄国为邹国(治所在今山东济宁邹城),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4、出自姒姓,为勾践之后。据《史记·东越传》所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皆为越王勾践之后,姓驺,据有关学者考证,驺亦作邹。
5、出自姚姓。舜之后分封有邹国(今山东邹平),子孙以国为氏。
6、出自其他民族。今满、回、土家、苗等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微子。乃商王纣的庶兄,本应承继帝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灭纣,封子于宋地立国,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汤的宗祀。微子薨后,其弟衍继位,是为微仲,又传至其曾孙愍公,愍公有孙名考父,历仕宋国戴公、武公、宣公三朝,食采于邹邑,其五世孙叔梁纥时,以邑名邹为氏,是为邹姓,他们尊微子为邹姓的得姓始祖。
另据《中华邹氏南阳堂谱》记载:微子启死后,弟微仲继位,微仲八世孙正考父,为宋国上卿,正考父的儿子中有孔父嘉和宣靖父,长子孔父嘉(孔子六世祖)世袭为大司马,宋国发生华乱,孔父嘉罹难,子木金父奔鲁,以亡父之“字”即“孔”为姓;嘉弟宣靖留邑,以先父食邑地“邹”为姓。”奔鲁者孔,留邑者邹“。
邹姓世系:
1、以邑为氏,邹姓远古世系
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玄嚣)-蟜极-帝喾高辛氏-契(姬改子姓)-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王亥)、王恒-上甲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商王成汤(太乙)-太丁、外丙、仲壬-太甲(太宗)-沃丁、太庚-小甲、王雍己、太戊(中宗)-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高宗)-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微子启、微仲衍-宋公稽-宋丁公(子申)-宋闵公(子共)-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宣靖父
2、以国为氏,邹姓远古世系
黄帝-昌意-颛顼-称-老童-吴回-陆终-晏安-均连-季扎-武欣-主延-越二十世-曹侠(前年)-非-成-车辅-将新-訾父-夷父-景-仪父-琐-篷篨-玃且-牼-华-穿-益-何-璜-考-邹穆公(邹姓始祖)(邹为质依据《史记》《中华姓氏通书》《邹氏宗谱》(蒲圻)《邹县志》编制)
3、以邑为氏,宣靖父以下湛公世系
宣靖父-鼎升-懋敬-成羲-正樨-皙-曼父-昉-阐文-忌-倬-衍-奭-嵩-葵-攸-阳-琐、慎、植-规-隆-通-汪-元-驾-弘涛-庆-婴-昌-觉-敬慎-轨-湛……
繁衍播迁:
由上可知,邹姓的发祥地应以今山东邹县(今邹城市)为主源。邹为楚灭后,邹姓开始向河北一带迁衍,后逐渐称盛于范阳一带。古时的范阳,即今北京昌平、房山及河北涿州一带。西汉以后,邹姓的一支自河北范阳迁居河南邹坊,成一大聚落。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烽火连天,称盛于古时范阳一带的邹姓,首当其冲身受其害,他们也同北方其他士族一起,避祸南迁于江、浙一带,后又散居于闽粤一带。唐代是邹姓南徙最频繁的时期。唐初,有府兵队正邹牛客,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定居。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自安徽当涂迁江西南昌新吴驾山,其后不久,为避黄巢之乱,邹垣又举家迁闽,其后子孙繁衍,分居邵武等县。唐末,有光州固始人邹磐、邹勇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其中邹勇夫曾镇守归化镇(在今福建泰宁县),其子邹相遂家于当地。南宋时,邹应龙自泰宁迁居长汀上堡乡,其子殿八郎,移居清溪(今福建安溪)社蕉坑。殿八郎生五子,散居闽粤各处,次子邹德宏,迁至广东长乐(今五华)象岭开基,子孙居华阳、玉磨两乡,并有迁居广东之梅州、揭阳、广西之平乐者。宋代以后,今福建之泰宁,邹姓更是族大人众,是当地名望地位较高的家族。此际,邹姓在南方各地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已广泛分布于今江西、江苏、福建、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明初洪武年间,邹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明清之际,邹姓已广播于江南广大地区,并有闽粤之邹姓渡海赴台,进而飘洋过海,远播海外者。如今,邹姓在全国各地分布甚广,尤以四川、江西、山东、湖北、浙江、福建等省多此姓,六省邹姓约占全国汉族邹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八。
郡望堂号:
邹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主要郡望有:
范阳:秦皇赵政二十一年(公元前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水:定兴县固城镇鸡爪河),辖区大约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从范阳迁出的族人,一般姓氏前会加范阳两字以念先祖故地。
太原郡:秦汉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广陵郡:秦置广陵县。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辖境相当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一带。隋改江阳,治今江苏省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年)并入江都。
南阳郡: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湖南省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
渤海郡:靺鞨粟末部为主体所建,先称振国(震国)。西汉置渤海郡,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公元年,为契丹所灭。
丹阳郡:①古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省秭归东南。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省枝江西,仍名其地为丹阳。②丹阳(杨)县,秦置,在今安徽省当涂东北,唐并入当涂。③汉置丹阳(杨)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三国吴移治建业(今江苏省南京),隋灭陈后废。炀帝又以蒋州(今南京)为丹阳郡。
邹姓主要堂号:
范阳堂:秦汉时期,邹氏人有一支从今山东省境内迁至范阳(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西汉邹仲俊后发展成为望族,所以邹氏人以“范阳”为堂号。以邑为氏及以国为氏邹姓的总堂号为范阳堂。
东鲁堂:据邹氏宗谱记载:汉武帝时,仲俊公为上谷守,元光六年(前)与大将军卫青大破匈奴于涿鹿城,晋秩赐封东鲁侯,东鲁是邹氏仲俊的封地,东鲁堂因此而得名。
碣石堂:战国时期的驺衍,深通阴阳、盛衰、兴亡之道。燕昭王招贤,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
讽谏堂:战国时期的驺忌,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齐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见,下令: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两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很少了,三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所以邹氏又称“讽谏堂”。
南阳堂:年湖南新化敦睦堂、睦亲堂合修宗祠,因都是33世祖邹湛(字闰甫,南阳新野人,大学博士,晋国子监祭酒,称南阳杰人)的后代,定名为“中华邹氏新化南阳堂“。
南谷堂:南宋邹应龙后人修建。此外,邹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回春堂”、“古经堂”、”三古堂“、“敦睦堂”、“睦亲堂、’承启堂”、”序伦堂、”太和堂“、”显忠堂”、“中和堂”、“敦本堂”、“元恺堂”、“晋德堂”等。
名人精粹:
邹衍:战国时齐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他学究天人,雄于辩口,号“谈天衍”。创五行始终说。“深观阴阳消息”,借以论述天道、世运的转移。
邹忌:战国时齐国大臣、政治家。任相期间,讽谏齐王进贤纳谏,整饬军容政纪,厉行法治。一年后受封下邳,号曰成侯。后人以其懿行“讽谏”为堂号。
邹奭:齐襄王至西汉时期(前-)频采父之术以纪文,”称谈天衍,雕龙奭“,与慎到、田骈齐名。驺奭著《驺奭》12篇,战国“三邹子”之一。
邹阳:齐人,西汉著名文学家、辩士,以文辩知名,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写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邹牟王:也称作朱蒙(音转),是古代高句丽国家的第一代王。朝鲜学者搞不清邹牟的来历将其神话。学者考证其为西汉齐人(今山东淄博临淄)邹阳之后。山东胶州《邹氏宗谱》记载邹牟是西汉邹仲俊二夫人所出。
邹全哲:字可信,号阿平,小字阿蛮,唐初幽州统制,食采范阳(今河北涿县),子孙世居范阳,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人称“范阳堂”。范阳也成了邹氏最为著名的郡望地。
邹望龙:字辉,北宋干德甲子二年钱粮助石守信兵护宋太祖有功授银青光禄大夫殿前检校国子监酒兼监察御史。
邹补之:北宋学者,著述颇丰,有《春秋语孟注》、《兵书解》、《宋朝识略》等。
邹讽:江西吉水人,南宋爱国大臣,曾任江西招谕副使,后因功进兵部侍郎,文天祥被执,他自杀。
邹浩:常州晋陵(今属江苏)人,宋代大臣、诗人,自号道乡居士。曾两起两落,历吏部、兵部侍郎、宝文阁大学士等职。有《道乡集》诗集。
邹应龙:陕西长安(今西安)人,明嘉靖进士,官至御史。曾上书指斥严嵩,使严嵩父子倒台。后得罪东厂太监,被弹劾罢职。
邹守益:江西安福人,明朝理学家。师从王守仁,曾中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后辞官还乡讲学,听者尊其为东郭先生。有《东郭集》。
邹元标:江西吉水人,明代左都御史。一生仕途波折,开罪张居正,谪戍都均卫六年,开罪魏忠贤,被迫辞官还乡。曾家居讲学三十年,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子,是东林党首领之一,有《愿学家》。
邹亮:明代学者,工诗文,为景泰十才子之一。喜藏书,著有《鸣珂》、《漱芳》。
邹政:别号淳溪,明英宗天顺年间,参加丁丑科会试,取得会元,被钦点为探花,官至两广总督,举家入籍广东高州府,居茂西顿梭贵牌,成为贵牌邹氏开基祖,后代分布高州、廉江、茂名及广西防城等地。
邹一桂:江苏无锡人,清代大臣、画家,累官至礼部尚书。工绘事,尤工花卉,间作山水。有《小山文集》。
邹宏义:明末清初著名武术家,梅花拳始祖。
邹汉勋:清著名学者,湖南新化人,字叔绩。咸丰元年(年)举人。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舆地学家,中国近代舆地学奠基人。
邹伯奇:广东南海人,清末科学家。对天文、地理、物理、数学、仪器制造等均有研究和独到的建树。发明、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近代照相机。著有《乘方扌妻术》、《甲寅恒星表》、《测量备要》等。
邹容:四川巴县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一九零三年写成《革命军》一书,号召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后因《苏报》案被捕,一九零五年死于狱中,年仅二十岁。
邹鲁:原名邹澄生,广东大埔县人,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央执委委员、常委,青年部长。年11月,参与发起西山会议。国立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首任校长。
邹韬奋:原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曾因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被逮捕入狱,为“七君子”之一。一九四四年病逝,终年四十九岁。
邹家华:上海人,前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韬奋之子。
邹若衡:云南“邹家拳”创始人。早年从军为蔡锷侍卫长,后负伤脱离军界。
邹承鲁: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人工胰岛素的发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