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这是东晋名士潘茂名,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年)开凿、用于制取丹药的古井,距今已经年。
东晋末年,江南大地,瘟疫流行,哀鸿遍野。潘茂名以此井之水炼丹制药,救民水火,最后得道飞升,驾鹤西去……
大唐名宦高力士回乡探亲,从此井汲水数桶,以酒埕盛装回京,作为贡品进献玄宗皇帝,治好其多年因为气结郁积引起的便秘和腹痛……
宋《太平寰宇记》对此事曾作了记载:“思前井……潘真人炼丹之水,味甚香美,煎茶试之,与诸水异。力士奏取其水归朝。”成书于南宋嘉定、宝庆年间的《舆地纪胜》一书,对此也有同样记述。
坊间关于此井的传说更多,有却病延年,增福添寿的;有多年不育,饮用之后,三年抱俩的……因此,被称为神仙丹井。
这口神奇的古井,位于广东省高州城东门路荖园村,也称“荖园井”。但是,真正声名远播的,却是“思前井”。饮水思源,敬慕前辈和追忆先贤,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挖井人潘茂名,为晋永嘉(公元—年)末年著名的江湖处士。终生以扶危济困,治病救人为己任,在粤桂边一带斩妖除魔,扑灭瘟疫,救治百姓,被称之为“潘仙”。
古城高州,有“潘仙祠”为证。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年),为纪念潘茂名的大恩大德,在高凉郡设茂名县;唐贞观八年(公元年),南宕州从定川徙治茂名,并以潘茂名之姓改南宕州(贞观六年改高州为南宕州)为潘州。故此,高州也称潘州。中国古代,以一道士之姓设州及以名设县的行政区域,应该是绝无仅有。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但是,思前井的成名,并不仅仅是因为“潘仙”,而是其独特的水质和神奇的活化规律。。
清光绪年间编撰的《高州府志》云:“荖园井,水味绝佳,深得邑民喜爱。”
荖,是粤语对一种藤状草本植物的统称。这个荖园,便是大仙潘茂名提炼丹膏丸散所用中草药的植物园。出于需要和方便,大仙专门在此开凿(应该说是点化)了这口井,白天浇园,晚上炼丹。
此井砖砌再压石条,故而上方下圆,不大,也不深,清澈见底。确切的数据是深两米五,宽不到一米,储量不大。然而,任何时候,随你怎么使用,井水都满上至井台,触手可及。并且旱天不“半”,雨天不溢。用此井水制作的豆腐,特别嫩滑可口;用此井水泡出来的茶水,不仅清香扑鼻,且杯内不留茶渍。以至附近居民,仍然坚持到此汲水洗菜做饭。
可惜的是,思前井——这个古城高州不可多得的名胜古迹,在周边众多参差不齐的居民住宅掩映下,成为了流水落花。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高州人曾经津津乐道并且引以为傲的千古名泉,在点石成金的二十一世纪,竟然湮没在滚滚红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