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一场AI+5G跨网段远程微创介入“一对多”指导手术正在中肿开展。
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AI+5G跨网段远程微创介入“一对多”指导手术。该技术创新性地将肿瘤微创治疗与AI人工智能+5G技术相结合,同时开创“一对多”实时会诊模式,为远程手术的规范化以及指导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借助5G网络,这场“一心三核”的远程微创介入指导手术顺利开展
本次,中肿派出了强大的专家团,徐瑞华院长、刘卓炜副院长、孙颖副院长,微创介入科的*金华主任,张福君副主任,范卫君副主任,肝胆科的陈敏山主任,影像科的张嵘副主任等权威专家坐阵远程会诊现场。
5G技术加持,“互联网+医疗”走上高速道
▽
“主任,快看快看,我们把肿瘤烧干净了,烧得很好!”大屏幕上,医院手术室内传来欢呼声,手术执行的肿瘤科主任温尊北高声呼唤远在广州的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副主任范卫君教授来点评。范卫君教授特地"表扬"他们。医院病人先做了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也做了胆管和肠道的吻合术。他的手术难点不仅仅在于肝肿瘤手术,更在于术后肝脓肿的预防,因为切除肿瘤后,胆管跟肠道吻合,肠道细菌容易“逆袭”,在这次射频消融手术后,极有可能出现肝脓肿。术后的治疗和护理要特别小心。
小can讲cancer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主任*金华教授介绍到,目前,肝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非常高,约占全球一半以上,并且大约85%的患者发现肝癌时,已经失去了外科手术、肝移植等根治的机会。而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则是这些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其对患者损伤小,可以重复进行手术,同时也具有不错的疗效,让肝癌在微创治疗手段的管理下逐渐成为了“慢性病”。此外,相比于外科手术而言,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更容易实现数字化以及规范化,手术远程指导的意义更为重大。
“以往,传统的远程网络直播会诊经常遇到画面不清晰,直播延迟等问题,这些所谓的‘小误差’很可能给手术带来致命性的差错,对于医生或是患者而言都是极大的隐患。而5G时代的高通量数据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技术问题,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中肿刘卓炜副院长这样讲到。
刘卓炜副院长
中肿智慧发力,助推大湾区医联体发展
5G是通往未来发展的高速铁路。本次5G远程会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通过组建涵盖肿瘤微创介入科、肝脏外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的MDT专家团队,预先利用由中肿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术前三维规化及消融手术计划书,同时运用3D打印技术将数字化信息转变为现实,最终通过5G技术直播平台,在线远程指导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范医院、医院以及医院的粒子、射频消融以及微波消融手术。
“一心三核”的会诊模式
由于粒子与消融手术的关键点在于手术针的进针布局以及消融条件,利用5G高通量特点,介入专家则能够在几秒内接收外院患者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CT扫描图像,并快速进行进针规化以及消融条件设置,实时指导外院医生进行消融针的入路及布局;同时,介入专家也能准确地对消融治疗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避免或者减少患者消融并发症的发生。
中肿介入科主任*金华教授在开展介入手术
张福君教授在现场指导远程介入手术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自身对智慧医疗的探索,让远程医疗走进医联体,惠及普通百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副院长讲到。
孙颖副院长
此外,中肿专家现场通过5G平台远程演示了最新的DSA/CT复合手术。这种“高效联合”的手术模式能够真正做到肿瘤血管介入与肺血管介入同时进行,有效缩小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及负担,是未来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5G直播,能够让外院医生能够“身临其境”学习到这种先进的手术模式,医院硬件上的限制,有效地促进了肿瘤微创介入技术规范化的进程。
“这次是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一次尝试。‘AI+5G’技术几乎没有延时,非常清晰的图像,几乎跟医生身临其境一样,借助5G技术,让远程医疗尤其是涉及复杂的手术和图像的医疗活动有更大的发展。中心希望通过探索5G等通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模式,更好地解决资源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这样讲。
徐瑞华院长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作为我国泛中南肿瘤专科联盟的核心单位,肩负着促进联盟内诊疗水平同质化的的重任;通过借助5G这种高效、快捷的技术手段,未来中心将能够与医联体各单位开展更为紧密、深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贡献中肿力量。
文、图、视频/*政办
编辑/陈鋆、审核/曹蔚玮、审核发布/*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