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坡头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0万左右,从面积和人口来说在湛江都不太起眼。一说到坡头区,脑子里就会冒出这句话——“世界都是坡头圩大”。在老百姓看来,这句话是嘲笑坡头人是“井底之蛙”,没有出过城,到了坡头的集市就以为这里世界最大。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坡头圩大”是法国人对坡头圩的赞叹。据说这句话最早出自当年入侵广州湾的法国人之口,意思是坡头的圩面积很大,人多,商品多,是他们在中国见到的最大的圩市之一,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惊叹!
第二种说法,是对当时坡头圩地位的肯定。坡头圩地处黄坡、龙头、乾塘、南三、麻斜等镇的中心地带,当年吴川、电白人到霞山(西营)、雷州、徐闻、海南必经坡头圩。石门大桥那时还没建成,雷州、徐闻和海南一带的人到广州,也要经过坡头圩。在上个世纪初期,坡头圩的规模比黄坡圩、吴阳街等古老圩市的面积都大,名列湛江大圩前列。
第三种说法,这是南三人趁坡头圩时的感叹。南三人当时除了田头圩就是搭船去趁坡头圩,当时坡头圩当然此田头圩大得多,各种商铺摆满几条街。有的南三人第一次趁坡头圩时,就拿坡头圩与田头圩比较,于是感叹:世界亚是坡头圩大!
不管怎样,“世界都是坡头圩大”,说明坡头的商贸业确实在历史上威过。明代以后,坡头境域已有商业活动。清朝后期,坡头、龙头等圩集商业已比较兴旺。而坡头圩在历史上地位最高的时期,是在法国人殖民广州湾之后。
清光绪二十五年(年)后,法国租占的广州湾辟为自由贸易港,大批洋货和土特产由此进出口,一跃成为中国南方主要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坡头境域是租界内除西营(今霞山)、赤坎外最大的集市,商业已具相当规模。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香港、广州等沿海港口相继沦陷,广州湾尚可正常开展对外通商,坡头同西营、赤坎一样,成为西南后方物资进出口的商业重镇。当年,坡头圩有商铺和住户多户,南三田头圩有商铺和住户近70户,南三巴东圩有商铺和住户近50户。
从广州湾历史看来,坡头及南三似乎成了耀眼的明星,弱化了它原本“吴川小弟”的身份。其实,从隋文帝开皇九年(年)起,现坡头区地段就属吴川县管辖;历唐、宋、元、明至清道光二十五年(年)十月,坡头区一直属于吴川县的一部分!明清时候,广东分为上六府下四府。上六府为广州府、惠州府、潮州府、南雄府、韶州府、肇庆府,下四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而坡头作为吴川的小弟,则在高州府管辖范围内,与茂名、化州、高州、信宜等地同属一府,因此在民风和文化上,带有大量的高凉文化色彩。
由于很多人不了解这段历史,使得他们对“坡头是吴川小弟”的身份感到不服气。经过纵横哥的科普后,有些坡头网友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坡头人每年拜神请神时都会出现“高州府吴川县”等顺口溜语言,原来是这个原因!
坡头脱离吴川是广州湾时期开始的,法国人将今坡头、南三、乾塘3个镇及麻斜、南调2个街道办事处辖地划入广州湾租界范围,而今龙头镇和官渡镇仍属吴川县。年12月,湛江市解放,坡头(包括乾塘、麻斜、南调)与南三合称郊区的滨海区,当时龙头(包括官渡)属吴川县第七区。
之后,从年——年,坡头区、吴川县、郊区三者分分合合,一直到年,原郊区辖地的坡头、龙头、官渡、南三、乾塘5个区才正式成为新的坡头区,为湛江市所辖。年,麻斜、麻新2个乡从郊区的海头区划出归坡头区。年5月,设麻斜街道办事处。年10月南调街道办事处从坡头区(区公所)分出建立。至此,现有的坡头区才完全形成。也就是说,坡头彻底从吴川分家,距今也才30多年的时间而已。
由于坡头区长期受吴川县管辖,又靠近吴川县城吴阳,而吴川话是以吴阳话为代表的。所以坡头区内的坡头镇、钱塘镇、南调街道办、南三镇、麻斜街道大部分居民,龙头镇及官渡镇小部分居民讲吴川话,总人口约为30万,占坡头人口的大部分。但坡头吴阳话与梅菉话又有所区别。
清康熙年间、废除海禁后,不少从广州府及高州府等地下来赤坎一带经商的人在石门一带居住,便带来了粤语白话,使得当地说粤语的人逐渐增多。坡头区官渡镇、龙头镇(除靠近坡头镇和吴川市一些村庄外),大部分讲湛江白话。
另外,坡头也有小部分人讲雷州话。这部分人基本上全是福建移民,带来的闽南语系与当地土语融合,形成了雷州话,主要分布在南三镇巴东村的南兴村、地聚上、中、下村、东湖村的北涯头、麻斜的渡仔、西山村、赤后村、炮台村、新屋仔村等,总人口约1万人。
在这里特别提醒一下,不要以为坡头讲吴川话或白话人就不是来自福建,一查族谱,基本上都是!坡头乾塘的陈氏大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算少量不是福建移民,祖宗的方言也是他的家乡话或宋朝官话(与河洛话接近)或明朝官话(与南京话接近),跟现在使用的土白话没关系的,除非是祖先在珠三角定居多年后再迁到粤西,但这种情况极少,可以查族谱求证。
那么,坡头为啥很多人讲吴川话或白话?只是因为他们受高凉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影响而已。为了生意,为了生活,吴川坡头人很现实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坡头人,在四川说四川话,在山东说山东话的,说得跟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差不多,甚至还找个当地的妹子回家当老婆。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吴川坡头人的祖籍跟讲雷州话的人来源不一样,几百年前,吴川及坡头人的祖先从福建刚到湛江地区时,大部分也是讲闽南话的,只是他们学习语言的能力强,以更快的速度融入了环境而已。说得不好听一点,他们抛弃母语的速度也更快。
坡头作为吴川的小弟,这里的民风与吴川是近似的。坡头区与吴川一样,农业条件都不是很好。沿海地段多,台风时有登陆。有的海边和海岛,沙质地非常多,不适合种植水稻,使得过去部分坡头人生活比较贫穷。“穷则思变”,为了逃离不良的生存环境,很多坡头人将“定居湛江市区”设定为奋斗目标。
作为吴川的小弟,坡头人与吴川人的性格差不多——现实、功利、勤奋、敢闯敢拼,大家都知道吴川是“富豪之乡”,出了很多身家几十亿、上百亿的大老板。事实上,坡头的富豪数量也很多,身家过亿的大老坡低调地分布在湛江的建筑工程、房地产、水产、贸易等各个行业。
历史上最出名的坡头大老板无疑是被号称为“香港船王”的许爱周。上个世纪20年代,年仅30岁的许爱周填海造地,经营酒店和商铺,成为广州湾建筑界的名流和地产大亨。他在新填的土地上兴建商店和住宅楼宇达40多间,并在赤坎中山二路兴建当时广州湾首座新型酒店宝石大酒店。后来许爱周赴香港发展,成为“船王”,同时涉足地产业取得巨大成功,成为香港四大豪门之一。许爱周的法式豪华别墅旧居至今仍矗立于赤坎三民路。他心怀家乡,将湛江的产业全部捐给国家,其家族为湛江公益事业捐资过千万,“医院”和“爱周中学”在湛江很有名。
不知是不是受许爱周影响,坡头的大老板从事建筑业和地产业的人数相当多。虽然名气和身家没有吴川富豪那样显赫,但他们立足湛江本地发展,为湛江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我就不指名道姓说哪些老板是坡头人了,就列举一下他们的部分产业吧——(排名不分先后)万象金沙湾、安康金海湾、万和乐华花园、银地绿洲、城市高地、顺江帝景、御景珺庭、汇景豪庭、清晖嘉园、海东广场、华都汇、民大喜来登、君豪酒店、中国城、鑫海名城、渔人码头、新世纪花园、南方国际水产市场、湛江地标商务中心……有的集团老板名下产业有多个,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有说漏的,欢迎网友补充。
也许因为立足湛江市发展,也许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坡头老板比吴川老板更加低调。我发现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数坡头老板的家乡情节不是很重,不像吴川老板那样,发达了就回乡建豪华别墅,在村里做豪华年例,衣锦还乡威风凛凛的样子。坡头老板也会为家乡投资做点什么,但都比较低调,小心翼翼。有的老板平时的衣食住行都很简单普通,完全看不出是大老板的样子。另外,他们也不抱团,有的老板之间暗中还有激烈的竞争。毕竟大家都在湛江市发展,资源有限,你争我夺是必然的。
近年来,坡头区的交通设施发展得很快。广湛高速公路、国道贯穿全境。连接湛江海湾东、西海岸的湛江海湾大桥已于年底通车,使得坡头至湛江市区仅需10分钟车程,至规划中的湛江新机场仅需半小时车程。区内海东快线、汕湛高速连接线(湛江环城高速东环线)已建成,调顺跨海大桥、沿海大道、麻乾观光大道、乾龙公路、汕湛高速连接线正在建设中或已列入规划。另外,年由南三岛9位乡贤老板出资建成的“南三大桥”已建成通车,解决了南三岛出行难的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从交通的飞跃发展就可以看出坡头区的发展前景,而坡头最看好的地段无疑是“海东新区”一带。海东新区总规划面积约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8平方公里),包括坡头区南调街道、官渡镇、龙头镇、坡头镇部分、赤坎区调顺街道、吴川市黄坡镇及遂溪县黄略镇部分。
在规划的远景中,未来的海东新区,将是一个拥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实验室的创新之地,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活力之都,一个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之城。基于这样的高定位,加上临近市区,海东新区的房地产受市区影响这两年来也涨得厉害,部分楼盘价格已经过万,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总之,坡头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未来发展也相当可期。关于“吴川的小弟”——湛江市坡头区,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