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年,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刘悠扬(读创/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编辑)
《发现深圳》是读创/深圳商报旗下一份有影响力的文化周刊,致力于挖掘深圳不为人知的历史,开设以来深受市民欢迎。现在我们将《发现深圳周刊》的内容声音化,每天5分钟,给你讲讲关于深圳历史、民俗、文化的小知识。
东晋咸和六年,从番禺分出了一个县,叫宝安县,从南海郡分出了一个郡,叫东官郡,郡治和县治都设在南头。到了唐代至德二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县治也从南头迁至到涌,今天的东莞市莞城。宝安县在南头年,就没有见过宝安县令的记载。直到明朝万历元年,从东莞县分立新安县,又把县治设在南头,才记载了新安知县的名字。今天就来听听文物保护专家彭全民的文章,了解一下深圳古代设县见载最早的县令的故事。
明代新安设县初期艰难创业的知县
◎彭全民
东晋咸和六年(年),从番禺分出了一个县叫宝安县,从南海郡分出了一个郡叫东官郡,郡治、县治设于南头。至唐至德二年(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县治也从南头迁至到涌(今东莞市莞城),宝安县在南头年,就不见载有宝安县令。直到明万历元年(年)从东莞县分立新安县,又设治南头,才记载了新安知县的名字。现在看看深圳古代设县见载最早的县令的传记。
吴大训,号涧泉,广西马平人,当明万历元年(年)从东莞县分立新安县之时,由岁贡任新安县的首任知县。吴大训是位宽厚慈祥的父母官。面对新县创立,百度草创,他得到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刘稳的指导和东莞知县董裕的帮助,并精心策划,细心经营。吴大训在任四年。
▲清嘉庆二十四年()舒懋官修《新安县志·宦绩略》中吴大训传
新安县城设于东莞守御千户所城,所城由广州左卫千户崔皓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年),原址在城子岗(三国吴司盐都尉垒“芜城”遗址)北面。吴大训认为北门当县治之背,正对来脉,不宜开门,于是将北门填塞,只通东、西、南3门;还建4个城楼敌楼,25个警铺,个城垛,3座吊桥,2个水关。在县城内设知县署,位于城中的北部,包括正营、戒牌坊、仪门、通宾馆、谯楼、门堂、思补堂、典史廨、犴狱堂、新仓、旧仓等。县治由东莞知县董裕卜基,吴大训鼎建。县城内吴大训还创建学署(教谕衙、训导衙)、永盈仓、学宫、城隍庙等,在城外创建汪刘二公祠,风云雷雨山川坛、邑厉坛、名宦祠、社稷坛等。为新安县开署办公行使职权奠定了基础。
▲清嘉庆二十四年()舒懋官修《新安县志·建置略》城池条有关吴大训、曾孔志修缮新安县城池的记载。
吴大训还礼待当地的乡耆绅士,崇尚人文,他与乡耆吴祚等,把抗葡名臣汪鋐与创建新安县有功的刘稳合祀一堂,称“汪刘二公祠”,沿用至今,现已列为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安县志载,吴大训在任4年,有“开邑之良令”之称,在明万历四十三年(年)便入祀新安县名宦祠。
新立之县,百业待兴,虽经首任知县吴大训四年的悉心治理,已逐步走上轨道,但急须要做的事情仍很多,这对第二任新安知县曾孔志来说,怎样治理好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曾孔志,字泗台,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据清康熙靳文谟《新安县志》卷之十《人物志·名宦·宦绩列传》明曾孔志传载,曾孔志出身举人,万历四年(),出任新安知县。上任后,他精心筹划,丈量耕地,编整保甲,量粟定税,驱除朋党,严格要求下级官吏,处理积压于狱中的案犯,剔除弊端,无不尽心尽力;他还礼待乡耆长者,兴建学校,更是勤勤恳恳。由于曾孔志的治绩昭著,他不断得到上司的表彰与奖赏。
▲清嘉庆二十四年()舒懋官修《新安县志·宦绩略》中曾孔志传
万历五年,曾孔志为巩固新安县城的防守,增建了县城东、西、南三门的子城,三门的城楼,四角的敌楼则用城砖加固,更为城楼巡防的更卒修建休息之所,对新安百姓的安危可谓用心良苦。这在清嘉庆年间编的新安县志的建置略城池条里有载。
新县的治理,与旧县不同,因各行各业都未走上正轨,许多立法尚在进行中,百姓也不了解。曾孔志作为一县之长,在教民“奉法循理”方面更是循循善诱,力争立法的完善。曾孔志深有感慨地说:“在开始立法的时候,稍有差错,再来更改革除就很困难了。如今我的新安百姓,就好像刚入门的新娘,一切都外行,切不可以苛刻的婆娘之道肆加督促,而应以善教的家翁、家姑那样引导她,给她建议,给她支持与帮助”。
曾孔志在任三年,新安百姓过着安定的日子。后曾孔志升任高州府通判(知府的佐官,正六品),在离任之时,新安百姓纷纷向上司请求,让曾孔志继续留任,但未有结果。为怀念曾孔志的贤德,希望后来的知县也能像他那样贤明,为百姓办事,新安百姓就在县城里为他树立一块“留贤碑”。
(作者彭全民为深圳市古迹保护协会监事长、文物保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