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粤西名校高州中学,你知道多少掌故粤西
TUhjnbcbe - 2024/6/14 20:22:00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很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高文盛事闻名遐迩

广东高州中学的前身是高文书院。高文书院是高州府内规模最大和级别最高的书院,是府属书院,位于高州城东中山路(现为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原为明代隆庆3年(年)高州知府吴国伦创办的南岳书院。高文书院乃是高凉地区历史上最著名的学府,文脉绵延数百年,英才辈出,声名显赫。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盛事,要数以下三点。

民国时期,广东高州中学二门,“府学”二字彰显自古以来便是粤西地区的教育龙头地位。

广东高州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高州府志》卷十三《经政一·学校》记载:“府学旧址在电白县城(当时的电白县城即现高州长坡),元大德八年(年)迁府治于茂名县(高州旧称),学亦随迁在府之东隅。”据考证,“府之东隅”即广东高州中学旧校区(现为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后历经明清两代的“南岳书院”“笔山书院”“敷文书院”“高文书院”等,直到改制为新式学校——高郡中学堂。书院墨韵、薪火相传,作为郡学,广东高州中学前身的书院一直是由高州知府主办,官办书院的地位是不变的,只是改建扩建了几次,名称改了几次,地址也一直都在广东高州中学旧校区(现为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绵延不断、弦歌不绝。

南岳书院为明代隆庆3年(年)高州知府吴国伦创办。梁达宇校友编著的《广东高州中学事略(补正本)》一文有吴国伦知府的介绍:吴国伦,字明卿,兴国人,进士出身,“后七子”(明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的并称)之一。其人“少有隽才,于书无所不窥,为文落笔千言立就,尤长于诗”。适岛夷——倭寇侵扰高州城,吴国伦率领军民抗岛夷,获胜,把倭寇直驱至里麻。为民拥护。

南岳书院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经历了改建、重建。到万历40年(年),高州知府曹志遇(字二箕,兴国人,进士出身,以尚书郎出守高州)重建书院,扩大其规模,并改称为“笔山书院”。

到康熙48年(年),高州知府吴柯(江南徽州人),改建“笔山书院”为“敷文书院”。据梁达宇校友编著的《广东高州中学事略(补正本)》一文记载,敷文书院的山长(书院的主要负责人)由高州府聘请科甲出身而学行优异者任之,任期1年,修金每年两,由官府送给。

嘉庆六年(年),知府杜安诗修缮敷文书院后又易名为高文书院。《广东高州中学事略(补正本)》介绍经修建后的高文书院颇具规模:大门3楹,两旁有耳房;稍进是仪门,与左右角门共5间;东西列学舍,各21间;中间建讲堂,名曰“卷棚”;次为光斋堂;再后是攀花居。于东偏避地数亩,构筑瓣香楼(两层3楹,画栋雕梁,檐牙高啄。建国前后,二楼为美术室,首层为学生会办公室和学生会干部宿舍。西有小径通过圣街,名曰“瓣香楼道”。此楼于文革期间,高州中学被诬为“封资修”黑堡垒而撤销后,被拆毁)以祀吴(书院始创人吴国伦)、曹(扩建书院者曹志遇)诸公。楼前辟为射圃(建国前后,为三合土排球场、坭底篮球场),并于左建一小亭。老校友黄泮光在为《广东高州中学事略(补正本)》作“荐言”中认为:“这座瓣香楼就是从南岳书院传承到高文书院一脉相承的物证,也证明了高州中学计算校龄应从南岳书院起的可信历史事实。”

高文书院曾毁于洪水,而后重建。《高州县志·科技·教育》记载:“咸丰六年(年),高文书院部分校舍毁于洪水。咸丰十年(年),捐资重建,以供高州府六属优秀士子进修。”

广东高州中学以前的旧办公楼

19世纪末,20世纪初,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出现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其后,两湖总督张之洞等奏请停止科举考试,兴办学校。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

光绪29年(年)春,高雷廉巡道吴永与邑绅士江慎中、周廷劢、梁宗矩、李维寅、李崧年等筹备建立学堂,议决将高文书院改建为“高郡中学堂”,派江慎中、周廷劢(前清举人)和李培森(前清廪生)等管理建筑事宜,建筑礼堂和东西楼。6月兴工,并报请学政,11月接获“准立案改制令”。

光绪30年(年)7月修建扩建学舍竣工。继续筹备各项事宜。高州知府英麟主持招生,委任江慎中为监督。招新生名。

光绪31年(年)农历二月初十日(即新历3月15日)开学,是为广东高州中学建校。现在我们所说的广东高州中学校庆日,就是指清光绪三十一年(年)3月15日,学校由“高文书院”改制为新式学校“高郡中学堂”正式开学的周年纪念日。

广东高州中学旧会议厅

邹继海先生为我校撰写的建校周年贺联“南岳肇开,延明清府郡黉宫文脉,赢九中省立嘉名,春秋四百奎光璨;鸿基新奠,践实活严勤校训学规,育一代世资骄子,气象万千鹏路宽”,精确地概括了广东高州中学的办学历程与成绩。

一、帝师题字,青睐有加

光绪15年(年),晚清名臣、著名政治家,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皇帝老师的翁同龢,曾欣然为高文书院题匾曰:“敬业乐群”;题楹联曰:“学有根基培养坚时乃担得圣贤许多事业,士先器识源流贯后方做成民物莫大文章”;为内堂题匾曰“高咏堂”。翁同龢因曾为两帝之师,平时极少为人题字,他一下子为高文书院题字有三,在当时极为罕见,也是极为难得和珍贵的,可见书院当时声誉卓著,为人传颂。实为可惜的是,他为书院大门、内堂所书所题之联匾湮毁于时代动荡中,没能保存下来。

民国时期广东高州中学老照片,清晰可见学校礼堂内高挂“敬业乐群”匾,该匾是由翁同龢于光绪15年(年)为高文书院所题。

年广东高州中学运动场修建主席台,澳门同胞雷春鸣、谢宝珠伉俪捐赠人民币万,为铭记其仁爱善德,纪名为“宝珠堂”。“宝珠堂”两边刻写对联就是翁同龢当年为我们学校前身高文书院题写的勉学联。

广东高州中学宝珠堂

由于字较多,采用“龙门对”的刻法,面对“宝珠堂”,右边为上联,由右而左读,“学有根基,培养坚时,乃担得圣贤许多事业”,告诉我们:做学问的,或在学校求学的,要注意打好知识的基础,养成坚忍不拔的时代精神,才有能力承担圣贤所要干的事业。“圣贤事业”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事。左边为下联,由左而右读,“士先器识,源流贯后,方做成民物莫大文章”,要求士子,即有抱负的读书人,首先要有器量有见识,志气要高远,目光要宽大,学识要渊博。做学问学知识,尤其要穷究事物的根底和本源,格物致知,彻底弄懂,将掌握的知识学问和社会、和实际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大文章,干大事。

二、英才辈出,声名远播

帝师翁同龢之所以欣然为高文书院题字,而且一下子题写了三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文书院英才辈出,声名远播。高文书院是府办书院,是官学。官办的书院是古代士子考取科举必经之门。高州过去既是茂名的县城,又是高州府城,下辖六属(即粤西6县:茂名、信宜、电白、吴川、化州、廉江)。当时六属的读书人不光要参加县试,还要来此参加府试和更高一级的院试。所以当时高文书院招收了六属大量的优秀青年,英才萃荟,人才辈出,声名远播。

特别是历史上粤西唯一一个状元林召棠,便出自高州高文书院。林召棠,高州府吴川县人。年轻时就读高文书院,道光三年(年)参加会试,被取中二十八名,殿试拔为一甲,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充国史馆纂修官。梁达宇校友编著的《广东高州中学事略(补正本)》记载:“嘉庆18年(年),员生林召棠(字芾南,吴川人)癸酉科拔贡生命入官署肄业。丙子年(嘉庆21年,西元年)中举人。道光三年(年)癸未殿试状元。”

林召棠雕像

现在高州市区沿江路城南桥头西侧有座百年历史的高州六属林氏大宗祠,也是纪念林召棠的状元祠,是高州城现存的唯一一座宗祠。据资料记载,高州林氏大宗祠,位于高州市区沿江路,坐西北向东南,祠堂高两层,青砖建造,风格大气恢弘,殿内金字斗拱、雕花、梁枕等木构架完整,门前外原有牌坊一座,俗称状元坊,上有林召棠亲笔书写“状元“两字。

林召棠故居,上有其亲笔书写“状元“两字

道光七年(年),林召棠于乡丁父忧其间,曾受聘主讲高州府高文书院,高州杨颐(官至兵部左侍郎,位列正二品,粤西地区在清代官阶最高的历史名人)、吴川陈兰彬(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正三品左副都御史,晚年主讲高文学院,主修《高州府志》)、信宜刘汝新(道光戊戌科进士,晚清高州三大诗人之一)等粤西名士皆受其赏拔。

林召棠书画作品

林召棠既是高文书院的学生,又是高文书院的主讲老师。特别林召棠的状元感召力,这是高州府城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我们广东高州中学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好、传承好、利用好,并发扬光大。老校友黄泮光在为梁达宇老师编著的《广东高州中学事略》作“荐言”时就认为:“高州中学由于长期接受优良历史文化薰陶,早已形成优良校风与学校传统。这正是人才辈出的源泉,绝非人为打造可以达到。”自恢复高考以来,广东高州中学先后培养出广东省高考总分“状元”4人、前十名尖子14人、单科“状元”29人。

自复办高中以来广东高州中学高考尖子

三、捐资助学,蔚然成风

高文书院创建者高州知府杜安诗,在把“敷文书院”改建为“高文书院”时,就开捐资助教、崇文重教之风。在他的带动下,为高文书院捐资助学,渐蔚然成风。据梁达宇校友编著的《广东高州中学事略(补正本)》记载:

嘉庆5年至8年(—年)高文书院创建者高州知府杜安诗,在把“敷文书院”改建为“高文书院”时,就捐薪俸“鸠工庀材”修缮书院,增其体制;杜知府任期满临行之日,又出捐橐装银饼,留充宾兴;

咸丰10年(年),晚年陈兰彬主讲高文学院,与杨颐两人提倡重建毁于洪水的高文书院。这次建成大门、二门、大堂、光斋堂(上层为志伊楼),又建内堂。工费浩繁。为筹集资金,按县签题派分斋房。房门额书曰:“某公禄位房”,并祀牌位于院内志伊楼;

同治6年(年),巡道陆心源(浙江归安人,举人出身,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皕宋楼创始人)为书院捐银两及前筹防局为书院捐钱千文,2项合共千文,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59千90文;

同治12年(年),高州知府额哲克(生平不详)为书院捐银两,并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银50两;

光绪3年(年),巡道何应祺(湖北善化人,监生出身),给书院捐银两,交茂名县发当生息,每年息银14两;

光绪10年(年),知府张云(江西人,拔贡出身)发出王伯霖给书院捐款银两,本银两,俱交绅董生息;

光绪14年(年),巡道王之春(湖南清泉人,监生出身)为书院捐款两,拨款两;知府杨霁(正红旗人,探花出身)捐款两,茂名知县潘泰谦捐款两:共0两交茂名,发绅经营,每3年得息银两。曾立碑于书院,经其事(其碑湮没);

此外,自书院成立至光绪24年(年),以个人名义为书院捐款而有案可稽者,计有:进士梁联德捐石鼓圩地一所,价值千两,每年租钱千。嘉庆22年职员梁健祥,拨所买5里4甲朱愈球民米3斗2升、曹乐石栏埕塘等垌租20石充支膏火。学使傅棠捐廉两。附贡周振宇、周振英,控邹土玺田价,知县王熙臣讯追,拨千文贮府,充膏火。

署知府戴锡纶查贮存银两,分发六属取息添支膏火。道光元年贡生陈灿猷拨土名山儿坡下边民地一段,官斛斗租2石5升、民米2升,每年租钱文充支膏火。知府黄安涛将例贡生谭嘉谟缴屋价圆发茂、电、化、石4州县交当铺生息,每百圆银,递年生息12两6钱充支膏火。

现在,高文书院演变为百年名校广东高州中学。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举制被废除,盛极一时的高文书院也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当时积淀下来的崇文重教优良传统,既是高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学校广东高州中学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广东高州中学已走过了年的光辉历程,高文书院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获得了延续和发扬,成为高州教育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和“龙头学校”。

附:陈兰彬简介

陈兰彬(-年),字荔秋,吴川黄坡镇黄坡村人,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中国首任驻美大使。22岁以优行贡京师,名动公卿。咸丰元年(年)中顺天举人,咸丰三年(年)以二甲七名中进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后改任刑部后补主事。咸丰十年(年),因母病告假返乡,在高州主讲高文书院,并与杨颐两人倡议捐资重修书院,以弘扬文教,培育人才。

陈兰彬像

同治二年(年),陈兰彬丁忧期满,回京受命清理积案,昭雪不少冤案。后又因黄河泛滥成灾,奉命大名府赈济,营救大批灾民。并亲自到黄河两岸考察,研究治河要诀,写成《治河刍言》8卷,提出根治黄河的积极主张。后任江南制造局上海广方言馆总办。

同治九年(年),在曾国藩的推荐下,以太常寺正卿衔被任命为留美学生委员,会同副委员容闳制定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同治十一年(年)开始陆续选派幼童4批共人赴美学习,是年八月十一日,任陈兰彬为监督、容闳为副监督,率领第一批学童30人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不少学生勤奋学习,几年后就读完小学、中学而入大学。锻炼成才的有詹天佑、伍延芳、唐绍仪、梁敦彦等人,如詹天佑学成归来后,对我国铁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赴美学童

陈兰彬在美期间,被委古巴专使,往古巴调查了解古巴华侨受奴役、迫害、买卖、鞭笞、生活无着等情况,向清政府提出详细调查报告。次年与古巴殖民者西班牙当局交涉谈判,结果签订了改善华工待遇的《古巴华工条款》,解决华工不少痛苦、人身自由和合法权益问题。

清朝官员访问美国

光绪四年(年〕,陈兰彬以宗人府丞衔被正式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在任期间,继续深入了解侨工情况,关怀侨胞工作生活,多次向侨居国交涉、抗议,以保证华侨利益,深受华侨爱戴。

陈兰彬与时任美国总统海斯外交活动雕像

光绪七年(年)奉诏回国。期间受到吴嘉善的影响,转而反对继续进行幼童留学计划,最终导致留学计划夭折。回国后,陈兰彬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大臣,最终以礼部左侍郎职致仕。

光绪10年(年)告老还乡,主讲高文书院,先后纂修《高州府志》24卷、《吴川县志》10卷、《吴川风俗志》1卷、《石城县志》10卷;还著有《毛诗札记》、《使美记略》、《使美百咏》、《治河刍言》、《泛搓诗草》、《重次千字文》等诗文集,著作颇丰。今高州冼太庙里的“广东第一长联”便出自于他的笔下。

陈兰彬书法作品

光绪二十年(年)十二月十四日,陈兰彬在家逝世,终年79岁,谥号文毅。

陈兰彬生于嘉庆年间,成长于道光,咸丰年踏入官场,同治年出使美国,光绪年创外交辉煌,共经历了5代皇帝。他曾受命审理积案、冤案;也曾奉命到黄河赈济、考察,提出治理黄河的主张。其中,参与清廷洋务管理,无疑是陈兰彬人生事业的辉煌时期。年起,他先后率领四批共名少年,赴美留学,学习西方军政、船政、制造等先进技术。这批学生中,包括有詹天佑、伍廷芳、唐绍仪、梁敦彦等,后来均成大器。

连载......

筹建高州中学校史馆集结资料倡议

在广东高州中学建校周年庆祝大会上,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钟革辉同志倡导我们广东高州中学人要好好珍惜学校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校史、铭记校史、传承校史;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的光辉历史节点,把党史学习和校史学习结合起来,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丰厚的思想滋养,焕发“继往开来干事创业”的豪情,引领我们广东高州中学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为此,我们学校开设“广东高州中学往事摭拾”栏目,希望用摭拾往事的形式讲述学校发展历史,礼赞光辉历程,弘扬奋斗精神,展望美好前景。在此,诚请广大校友积极撰稿,为筹建广东高州中学校史馆集结资料。来源:高州中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粤西名校高州中学,你知道多少掌故粤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