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张玉荣实习记者王中一
高州,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前有冼夫人教民尽力农事于云山鉴水间,潘茂名教民种植南药于浮山岭下;后有一代又一代的高凉儿女辛勤劳作,创造丰硕农业成果。近年来,高州依托独特地理资源优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农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态势,开启美丽乡村新篇章。
七山一水两分田,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高州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中国荔乡。其农业产量、产值、产业规模一直位居广东省前列。
近年来,高州以构建“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抓手,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型。目前,高州市拥有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1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41个省级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3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年以来,高州市先后获得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名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等1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
今天的高州拥有稻香四溢的田间地头和现代化气息的农业园区。广大群众意气风发,怀着金色的梦想,在小康路上舞出了缤纷多彩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美景。
当前,全国各地正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近日,《小康》记者实地走访了高州市。
改善乡村环境建设宜居家园
杏花村,位于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是茂名市乡村振兴精彩里高州段西线和首批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重要节点。当地既有陈济棠旧居等历史文化景点,同时也是国家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站、世界储良龙眼发源地。
夏日炎炎,杏花村的游客却络绎不绝。脚下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与周围鳞次栉比的村舍,不远处醒目的景区与田里耕耘的村民,都不断将人带入到一幅现代世外桃源的美好画卷。其中,该村的民居建筑风格最为亮眼。
分界镇农业农村办主任葛晓霞向《小康》记者介绍,在民居改造方面,杏花村根据村庄原始肌理,按照白墙、黛瓦、黄院墙的岭南新中式风格,因地制宜对村庄进行艺术化、生态化、功能化改造。整个改造工程成本较低,采用材料经济环保。同时,杏花村也会适当保留一些对村民有特殊意义的房屋,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修复。这些房屋成为一个个小型景点,既丰富了村内景观,也寄托了当地村民的乡愁。
经过近年的努力,目前杏花村基础设施完善,道路已经全部实现硬底化,排水实行雨污分流,路灯亮化工程全部完成。记者在走访中还看到,村中每家每户都拥有一片自己的小院子,村民们在门前屋后栽花种菜。杏花村的全方位环境整治工程,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吸引来了外地游客,更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州以构建“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抓手,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型。图为分界镇储良村龙眼母树
全局统筹规划擦亮荔枝品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根据史料记载,当年高力士进贡给杨贵妃的荔枝,就摘自高州市根子镇的一片果园,这片果园也因此改名为贡园。根子镇副镇长刘超勇说,作为中国荔枝第一镇,根子镇荔枝种植已超过年,总体种植面积近7万亩。走进根子镇可以看到,马路两侧与村民房屋前后都种满了荔枝树,白墙绿树交相呼应,错落有致。
而今年也是根子镇荔枝的丰收之年,全镇荔枝总产量达4万吨。在年荔枝季中,根子镇政府通过提升荔枝生产组织化程度、开启荔枝定制、推动全民电商等举措,以及打造“,我爱荔”IP,助力荔枝销售。根子镇政府带领荔农开展各类直播带货0多场,吸引万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