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其国:土壤保护有六大战略任务 创建"土壤安全工程"
2015年是 国际土壤年 ,土壤环境安全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国,土壤污染防治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并称为向污染宣战的 三大战役 。7月11 12日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环境保护部联合举办的 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 国际土壤年在中国 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对我国土壤环境面临的问题和土壤保护之道进行了分析。
土壤资源减失、污染加速
赵其国表示,我国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土壤资源减失,土壤退化加速。他指出,据国土资源部《2014年国土资源公报》数据,全国现有耕地面积13516.34万公顷,大部分耕地后备资源的质量很差,地力也随即不断减退。而根据《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1万平方千米,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12%。。当前我国土壤资源面临着水土流失、耕地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石漠化及土壤酸化等诸多土壤退化的突出问题,构成了对我国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
同时,我国土壤肥力失衡,耕地需加培育。 我国耕地土壤化肥,氮、磷、钾的投入比例为1∶0.41∶0.27,与合理施肥水平有明显差距,同时肥料利用率氮肥30% 35%,磷肥10% 20%,有机肥未能充分利用,大量养分进入环境损失。 赵其国认为,目前制约肥料高效利用的因素是,氮素在土壤中易于损失,磷肥固定强烈,有机无机肥料配比不调,未能平衡施用,优化施肥方法也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土壤污染加速,区域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他指出,近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数量日益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虽然我国土壤污染基础调查、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在土壤污染控制和受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材料、工艺和设备等研发工作均起步较晚,基础研究薄弱,尤其在许多技术方面仍为空白。
在保护意识和法规层面,赵其国指出,近年来,我国对土壤保护问题的认识和重视虽有所提高,但对土壤资源、土壤质量、土壤功能及土壤的社会价值认识尚显不足,缺乏倡导公众自觉、积极保护土壤的意识。在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及标准制定方面尚缺乏明确的规定与界限。
土壤保护六大战略任务
赵其国认为,土壤保护有六大战略任务。首先是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利用潜力。要掌握我国土壤资源数量、质量动态变化状况和突出环境问题,建立全国土壤资源和土壤质量数据信息系统,实施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土壤保护,进一步加大区域水土流失、沙尘暴源头区和退化土壤的治理力度,使全国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沙漠化、盐碱化和石漠化面积扩大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退化区得到明显治理恢复。
其次是加强耕地建设,促进 三农 发展。要加强耕地数量与质量建设,加大对农业主产区基本农田的土壤保护力度,严守耕地基本红线。要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保护生态安全,防治环境污染也十分重要。要从生物与环境安全的措施出发,针对土壤不同污染渠道,从源头防止土壤污染。有计划、分步骤地综合整治城乡土壤污染,有效修复和基本消除高风险的土壤污染区,保护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构建基于风险的农田及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修复关键技术及装备体系。全面形成区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控制、综合治理及成套修复技术与装备体系,建立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工程,污染场地及其含水层的修复示范工程。
与此同时,要制定科技战略,突出环境管理。实施国家土壤环境科技创新、土壤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和土壤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等任务。开展基础理论、环境标准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研究,形成一套有机联系的土壤环境科技创新体系。
法律的力量也不可忽视,要建立和完善土壤保护法制、体制和机制,构建基于风险的我国土壤保护体系。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和管理机制;完善国家和地方土壤保护监管机构,建立有效的土壤监测络;培育土壤保护的市场经济机制,加强土壤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土壤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程度。
最后,要突出区域特点,加强保护对策。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性,空间分异性及性状差异性显著。针对自然生态环境及土壤的差异,需要制定针对性和区域差异性的土壤保护战略措施。 可将我国陆地国土划分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部粮食主产区、华北内蒙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生态脆弱区、高寒地区六个重点区域,并提出各重点区域的土壤保护的主要对策。
创建 土壤安全工程
赵其国指出,土壤与地球及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创建 土壤安全工程 既是保护土壤安全的屏障,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民生安全,整个国家及民族安全的坚实基础。他提出,创建 土壤安全工程 的途径有两个方面:
从土壤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创建 土壤安全工程 。这是因为土壤本身具有七大功能(生物质生产、营养物质和水的储转、生物多样性、物理与文化环境、原料来源、碳库、地质与文化遗产)。通过这些功能,它能应对全球土壤的六大挑战(食品安全、能源安全、水源安全、气候变化治理、生态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达到 土壤安全 的目的。
从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的角度创建 土壤安全工程 。首先,土壤污染的产生与发展受土壤圈层关系的制约,因此必须从圈层中水、土、气、生因素界面对土壤污染的源与汇的关系进行治理。其次,土壤污染治理的核心是必须解决 污土 与 净土 的矛盾。如同大气是解决 蓝天 与 霾天 ,水体是解决 碧水 与 浊水 的矛盾一样,必须在解决净土的基础上,统筹解决蓝天与碧水的问题,有了 蓝天常在,碧水长流,净土常存 ,最终才有 洁食 ,才会有土壤安全、生命安全。